近年来,岳西县姚河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度运用解决、解释、解气、解困“四解”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快速解决,确保“案结、事了、人和、心暖”,让群众信访变成群众“心”访。
带着责任“解决”问题。“真的是非常感谢乡党委政府和各位领导,不然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我的家庭该如何支撑下去。”在乡党委政府联合县林业局反复对接商议,妥善解决梯岭村朱某某家属工伤认定及经济赔偿诉求后,朱某某泪眼婆娑地说道。
近年来,姚河乡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理念,坚持践行“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不断完善主动接访、带案下访、专案包保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网格作用,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和网格员进家门、问家事、知家情,详细了解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始终把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梳理形成“民有所呼”任务清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责任感,千方百计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带着办法“解释”法理。“瞧一瞧,看一看,信访知识多了解,法律法规早知道”!在姚河新村广场、翠兰茗香广场、中心学校门口、田间地头,这样的“吆喝”声时常响起。近年来,姚河乡充分运用电子显示屏、微信群、乡村大喇叭等工具,结合田园夜话、送戏下乡、走村进企、村组商事议事等工作,常态化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宣讲,推动普法宣传人人讲、处处讲、时时讲,实现法律解释“群众听得进、听得懂、能理会、可运用”,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氛围。
带着感情“解气”疏导。“在乡村,‘闹大了’的矛盾纠纷往往源于邻里关系、宅基地、土地林地权属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源于邻里之间‘不蒸馒头争口气’的赌气置气,但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及时疏导,矛盾或将持续累积并逐渐复杂,最终演变成棘手难解的积案。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纠纷、土地资源权属等基层常发多发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滚动排查,对矛盾纠纷特别是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隐患及行动性、指向性线索,采用乡综治中心牵头,联合司法、公安、行业主管单位、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力量把脉问诊,落实‘一事一方案、一人一专班’,采用‘情感调、换位调’等方式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家属、亲戚朋友的劝解和疏导,以真心换真心,将重心放在事前、功夫下在日常,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推动信访生态持续向好。”姚河乡政法委员查达强介绍道。
带着温度“解困”排难。姚河乡着眼“小切口”,办好民生“大实事”,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群众诉求当家事,重点关注群众来信、来电、来访中涉及的民生实事,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的工作要求,通过统筹民政临救、公益慰问、民生项目实施等措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心用情回应群众期盼,真心真意为百姓排忧解难,让群众在信访事项解决中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群众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是衡量信访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要架起‘连心桥’,当好‘减压阀’,让信访更有‘温度’,化解矛盾更有‘力度’,让群众话能说、气能消、苦能诉、难能解。”姚河乡党委书记汪栋说。(吴烈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