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也在等你来,无论未来有多久……我在为你而执着,许多话儿没出口……”群山环抱的山窝里,有这样一方庭院,背景是青山流云,门前是草坪茶吧。还有依泉的一角,做了个露天唱吧。一群团建的职工,信马由缰,自由挥洒。
这里是岳西县青天乡老鸭村“姚小姐民宿”的一个日常,即使寒风凛冽,冰封霜厚,也抵挡不住年轻人的火热与兴奋。
庭院初建成,茶事最顺心
“姚小姐民宿”最初就是一座农家大院,户主是老鸭村村民姚国泰。青天乡老鸭村位于青天乡北部。2004年6月由原来的嫩园、老鸭、大岭三村合并而成,山高岭大,开门见山,曾因闭塞、贫穷被外界调侃为“光棍村”。姚家老屋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高山,山高岭陡弯道多,人口分散田地少。为了寻找出路,姚国泰的一双儿女姚丽娜、姚拥军像其他青年一样,走出了大山。
高山无所有,岭上多白云,白云深处,是漫山遍野的茶园。姚家老屋的前前后后都是山茶。每逢茶季,在县城上班的姚丽娜兄妹双休日就被召唤回家采茶。姚家有茶园70余亩,全家累死累活一整天也采不到几斤茶,于是,姚丽娜动用自己的“关系网”招来一批茶工,包吃住一待就是2个多月。
“把房子建到山下,不管是自己住还是来客住都比山上方便。”兄妹俩一合计,2018年,在海拔800米的村民集中点建成了带院子的新楼房。上下两层,10个房间。整体建筑既有徽派的古朴,又有阳光房的精致。门前有修竹,屋后有青山,左有飞瀑流泉,右有小桥人家。置身田园里,身边是农人精耕细作,养鸡养鸭,晨起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新房落成,姚丽娜的朋友、茶客、茶工就有了新的落脚点。水、电、路都比山头上便捷,生活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庭院变民宿,茶里有乾坤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求生存”转变为“求生态”,从“求温饱”到“求环保”。留守在家的姚丽娜妈妈是个勤快人,在庭院前后栽花种菜,在桑田塝田种植养殖,南来北往的茶客吃妈妈菜,喝山泉水,品高山茶,吸负氧离子,晚上看星星,早上看日出,找到了久违的归园田居的感觉。渐渐地,以茶为媒,茶客变常客,商人变家人,她们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抬眼是网红打卡点“牛草山”,身边是原生态山乡。春有茶,夏有风,秋有红叶,冬有雪,这不就是别人眼里的诗与远方么?姚家兄妹顺势而为,2019年,将住宅多余部分改造为居家式DIY民宿,实现硬件功能现代化和软件建设人文化,打造一方小院。设计符合年轻人崇尚自由,放飞自我的天性。
姚丽娜和一帮年轻人利用先进技术和营销理念,在抖音、视频号和小红书里开设账号,做小视频发布信息;在携程、百度、淘宝挂链接,承接线下服务。原生态风物,沉浸式生产生活场景,吸引不少向往山水田园的粉丝。部分粉丝下单购买的高山茶、高山菜,反馈获一致好评。线下体验的粉丝,虽说一路风尘,但在落地的那一刻,空气清新,满目青翠,随即递上来的一杯热茶,一把竹椅,让他们消除疲惫,宾至如归。
良好的体验,形成正向流量,让民宿除了茶季也有人气。岳西有三处清凉乡镇,青天是其中之一,据统计,靠气候引流的旅居民宿,最多经营三个月时间,一般都集中在7—9月份,而“姚小姐民宿”几乎没有空窗期。据姚丽娜介绍,2024年4月到11月,客房住满率为100%,每天实行无缝对接。游客从相信到信任到信赖,有很多是回头客,其中就有这么一户南京家庭,2024年一年率家庭成员五次在这里订房入住。
庭院有产出,增颜又增值
姚丽娜在民宿的一楼设立茶叶展示区,作为体验站,接待线下探访的客人。同时注册“娜拾茶”商标,茶叶生产取得SC认证。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青天的“娜拾茶”销售一路长虹。家里的茶叶不够卖,姚家兄妹就将举家外出无人打理的山村茶叶统一管理,打造青天乡老鸭村娜拾茶高山茶园基地并代购代销全村高山茶。在岳西县城区建立尊雅健康生活馆、青天乡老鸭村茶厂以及茶叶和食品包装车间。“娜拾茶”远销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
民宿的流量带客量,拉动了三产消费。大别山菌菇、木耳、葛根粉、土蜂蜜和当地特色干菜等农副产品走出了大山。自民宿开业以来,接待省内外旅客2万余人次,带动周边35个村民就业,每年支付村民工资50万元,帮助农户卖出茶叶及农副产品200万元。
2023年,“姚小姐民宿”被青天乡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户,2024年评为县级“美丽庭院”。
庭院引领民宿,助力乡村振兴
青天乡年平均气温12.7℃,是夏天避暑的理想场所。冬天气温特别低,然而,“姚小姐民宿”入住热度一点都没有降温。有外省人来度周末的,有南方客来等雪看冰的,有上牛草山看日出云海的,有约杀猪宰羊办年货的,还有纯粹过来修心养性的。室外霜满地,室内热火炉,可谓冰火两重天。不愿出门的就围坐在壁炉旁,或围炉煮茶,或闭目养神,还可以闲聊、看书、烧烤等,一切皆随意,心远地自偏。
“姚小姐民宿”人气上升,接待能力有限,需要开拓新空间。而姚家兄妹民宿带动农旅的成功案例,启发老鸭村拥抱像姚丽娜一样的青年做民宿管家。2022年,老鸭村与“姚小姐民宿”团队合作,采取“村集体+农户+民宿+乡村休闲旅游”模式,打造“林韵山居”。目前合作的3栋农户房屋已经完成改造、投入使用。民宿管家每年向村集体分红20万元、农户分红3万元,民宿带动销售农副产品30万元。
“推窗见绿、抬头赏景、出门闻香、院中致富”已成为乡村庭院的标配,不仅扮靓村庄“颜值”,更富了村民“口袋”,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程乔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