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芜湖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职能实际,聚焦群众需求,发挥委员所长,在“文润民生”工作品牌创建中落实党的创新理论。
“协商芜优”+非遗传承
悬挂于芜宣机场的巨幅铁画“腾飞长三角”融入了长三角27个城市的主要景点,展现了长三角的山河壮丽和勃勃生机,迎送着四面八方的旅客。
芜湖铁画是江城人民的骄傲,历经300多年的淬炼,成为“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助力铁画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是市政协今年的重点民主协商议题。
市政协副主席袁发林牵头组成专题工作组,依托“协商芜优”协商平台,联动“文艺界别工作站”“铁画委员工作室”,同铁画协会座谈,走访非遗传承人,调研铁画产业园,参观铁画博物馆,了解芜湖铁画的辉煌历史和发展现状,就加强宣传、拓展市场、创新产品、培养人才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今年,市文旅局首次组织“铁骨画魂——芜湖铁画艺术精品展”走进安徽省美术馆,60余件铁画精品,全面展示了芜湖铁画的文化底蕴、传承脉络以及创新发展,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市文旅局在办理协商成果答复函里表示。
书香社会+文化留才
“截至目前,我市建成芜湖书房55个,共接待读者超800万人次,外借图书超80万册。”市政协委员、图书馆馆长陈修正欣喜地分享了一组数据。
7月11日,市政协副秘书长顺俊一行到图书馆调研,对2022年度协商报告《办好城市书房,助力全民阅读》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
在书房听讲座、做手工、备考、写作业,成为芜湖市民新的生活习惯。书房还走进了乡村,文艺界别组长韩东组织委员调研南陵县蔼里村自闲书社,“书社与村里的民宿合作,在民宿设置读书角,将书社服务延伸到游客,用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书社负责人说到。
8月10日,随着夜幕的缓缓降临,市博物馆“浪漫一夏·七夕游园会”拉开帷幕。祈愿书签、猜灯谜、乞巧穿针及舞台区游戏……青年们在互动中加深了彼此的情感,为炎炎夏日添了一抹含蓄却不失浓烈的爱意。市政协委员、博物馆副馆长陈琳表示,受市政协去年关于夜间经济发展的建言报告启发,他们特地举办夜间主题文化活动,增加年轻人选择在芜湖兴业安居的概率。
长江文化+新质生产力
芜湖因水而生、因江而兴,浩浩长江不仅将芜湖变为江南鱼米之乡,更深深塑造了芜湖人民的精神世界,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长江文化。
今年4月,省政协“保护传承长江文化弘扬其时代价值”调研课题,把芜湖市政协列为联动队伍。市政协主席张峰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要求抓住上级政协给予的工作机会,发挥职能部门、学者教授、专家委员等多主体优势,全面展现芜湖长江文化价值。
市政协秘书长江汛牵头系统梳理了芜湖长江文化的历史贡献、突出特质、近期进展,提出工作建议,形成一篇综合性报告和一篇专题报告,得到充分肯定。同时,还围绕“安徽地方戏曲传承保护和发展”课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供详实的材料,准确、完整、全面将芜湖情况向上级汇报。
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一体化,也是精神文明的一体化。10月底,长三角G60九城市政协齐聚金华,共商文化新质生产力,皖韵徽风、吴韵苏风、越韵浙风和海派文化互相借鉴、交映生辉。市政协党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组织市主要文化单位集中座谈,从共讲长江文化故事、共筑文化发展高地、共塑特色文化品牌等方面建言献策。
协商民主+文化自信
9月20日至10月7日,芜湖市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摄影展在博物馆开展。在文艺界委员们的热情讲解下,广大市民和游客可以细细品鉴156幅作品,从主题书法作品中感悟人民政协这一伟大制度创造的丰富内涵,从摄影作品中感受人民政协制度在芜湖的成功实践,从绘画作品中感受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民政协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平台,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渠道。“要坚持政治性、社会性、艺术性、节约性相统一,通过主题展讲好芜湖协商民主故事。”市政协主席张峰在筹备会上要求。
风格节俭、内容丰富的书画摄影展得到了市民和游客们的欢迎,特别是“十一”国庆节期间,不少人的社交媒体“朋友圈”都发布了相关图片,“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是出现率颇高的配文之一。
牢记嘱托显担当,接续奋进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安徽时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市政协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嘱托履职尽责,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芜湖篇章贡献文化力量。
(赵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