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丰县岗集镇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听民声、察民意,用工作“回声”回应群众“呼声”,在“声声回音”中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
以“呼声”为导向,构建利民“机制链”,奏响“和声潮”。以群众的呼声为导向,仔细分析、认真研判、放在心上、落到行上,做到“小事莫小视”,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把“研判”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建立“呼声收集机制、问题解决机制、成效评判机制”,用心用情用力地回应民生期盼,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怨”问题。最大限度调度各个部门、调动各方力量,以“蹲下去看蚂蚁”的精神和“解剖麻雀”的态度,深入基层一线,变“端坐会场”到“直奔现场”,通过现场研究、现场指导、现场协调,将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注重“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将成熟、普适的经验做法凝练为制度规定,推动工作流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积极了解基层发展难题,解决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打通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以“呼声”为风向,捕捉民意“信号源”,奏响“回响曲”。民生问题无小事。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和衡量群众工作的“试金石”。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善听群众呼声,以群众的呼声为风向,从呼声中捕捉民意“信号源”,履职为民的方向所在。对于群众来说,幸福指数往往就体现在一些日常小事上。而这些小事,就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心上事”。2024年以来,打造7处养老助餐点解决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组建“药你健康”“岗好有你”等39支志愿服务队,解决辖区老年人就医难等众多生活不便问题;联动职能部门延长143等公交线路,解决较偏僻小区的乘车问题;2024以来运用“板凳工作法”“红色茶社”等多种方式方法“敲门问需”600余次,收集民意、沟通交流,把群众的“小呼声”放在“心尖”上,灵活办、抓紧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群众过上“时时放得下心”的幸福美好生活。
以“呼声”为靶向,践行民生“落实策”,奏响“幸福谣”。遵循任何工作都应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任何工作都应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踏踏实实提高办实事的效率,解决实实在在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以呼声为靶向,秉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专办”的原则,让群众满意的“回声”中结出硕果;以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把民生小事好事实事马上办、抓紧办,对于民生急事特事难事,加大力度办、协调力量办;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认真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对于反复出现的“呼声”要加大研究力度,举一反三,多出真招实招,不让“呼声”反弹,以看得见的方式、摸得着的实惠回应群众期待。2024年累计开展“破题性”实地调研100余次;通过业务协调会、联席会等,广开言路,开展建言献策活动30次,收到建言献策176条;2024年以来,开展业务协调会、联席会等会议20余次,在网格内化解各类纠纷300余件。(杨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