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郎溪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姚村镇片区的施工现场,彩旗飘飘,机声隆隆,挖掘机伸展“长臂”疏通边沟,推土机往返穿梭,在田畈里平整土地,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现场负责人祝井忠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姚村镇片区位于红旗村,面积约1400亩。“11月20日施工队进场,目前有1台挖掘机和5台推土机作业,平田、打埂,然后筑路、修渠,村里还有少量的烟田稻没有收割,等稻子全部割完,施工机械要增至10台以上,计划在两个月之内完成建设任务。”
红旗村村委会副主任唐三子在村民张彩银的田块里,忙着勘界和测量面积。今年71岁的张彩银是红旗村袁村组村民,他家有4亩7分田,又小又不集中,东一块西一块,沟渠不畅,灌溉麻烦。
“孩子都在外地工作,我们留守老人种不动田了,荒废了又觉得可惜。这下子好了,搞了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田块整治后,我就租给村里,由村里搞规模经营,估计每年能得1000多元租金呢。”张彩银说。
红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7个村民组350户。“前期宣传动员,然后挨家挨户签订农田流转协议,流转期限为10年。项目建成后的连片田地,由村委会统一对外发包,每年每亩地的流转价格预计能增加100至150元。”唐三子说。
姚村镇党委委员陈林介绍,姚村是山区镇,农田大部分处在山冲里或山脚下,“巴掌田”、“皮带田”等零碎田块多,耕种起来费时费力,且收成偏低。“我镇选择条件适合的红旗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通过改造,将散碎的土地变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良田,方便机械化作业,助力农业增效。”
据了解,2024年郎溪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安排在姚村镇、飞鲤镇,建设区域除了姚村镇红旗村,还有飞鲤镇王村、三立、秀水等村,总面积1万亩,两镇均在11月下旬开工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有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排灌设施及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
近年来,郎溪县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截至目前,该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8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2.5万亩,在耕地中占比53%,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占比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