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卧云新村小区内电瓶车数量越来越多,“停车难、充电难”成了困扰居民的烦心事,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为强化电瓶车安全源头治理,切实解决居民电瓶车停放以及充电困难等实际问题,卧云居民区积极推进小区内电瓶车充电车棚及居民议事亭改造“微更新”项目,不断提升小区服务保障水平,推动50项民生实事落地,将点滴小事真正变为暖心实事。
倾听民声,合理选址。卧云新村小区作为回迁安置小区,拥有63栋居民楼,但因缺乏地下停车库,电动自行车停放空间捉襟见肘,飞线充电现象屡禁不止,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针对这一现状,居民区党委迅速行动,组织党员骨干、红色小管家及居民代表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小区实际情况,精心选址,合理规划电瓶车棚等配套设施,消除电动车违规充电的安全隐患,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停车充电环境。
科学规划,文明停车。在摸清小区现状后,卧云居民区党委立即召开居民协商议事会,并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询加装非机动车充电车棚的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在各楼栋原有充电桩的基础上均增设防雨车棚,同时在小区东西区空地处规划集中停放点。此举不仅大大提高了小区空间的使用效率,还从根本上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防雨车棚的设立,更是为电瓶车使用安全加上了一道防护锁,为居民营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电瓶车棚的安装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但新的需求也随之而来。居民反映,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内的凉亭因上方无遮挡,风雨天气下使用不便。为此,居民区党委再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用,经过深入讨论,决定将凉亭改造为居民协商议事亭,并加装挡风玻璃,为居民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议事交流场所。
下一步,卧云居民区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微更新”持续解决居民的“烦心事”,打造家门口的“小确幸”。通过一系列“微改造”“微更新”,不断提升小区环境品质,深化党建引领下的“三驾马车”协同治理,让居民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陆艺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