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凤阳县总铺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巧借“六尺巷工作模式”所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的文化智慧,不断丰富和充实矛盾纠纷化解理念,用以和为贵的理念感化群众,及时有效将各类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末端、化解在萌芽,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预防为要 普法先行
“购买居民医保400元,给自己一个保障。”这段时间,在中小学门口,总铺社区的网格员林久辉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服务队队员在参加护学、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时,积极开展医保、养老收缴等政策法规宣传。
“要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就得把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位,让老百姓学法、知法才能守法,办事才会寻法。”近年来,总铺镇按照“党群合力、精准服务”的工作思路,聚焦群众需求、突出效果导向,镇综治中心联合民政、司法、教育等部门开展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爱老人、清洁家园等志愿活动。今年以来,全镇19个平安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服务40余次,服务超1.8万人次;围绕“综治宣传月”“禁毒宣传月”“12·4国家宪法日”,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广泛宣传扫黑除恶、防诈知识;常态化开展矛盾处置、应急救援、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为群众平安幸福不断“加码”。
深入排查 联合化解
“洗衣粉、洗发水,便宜甩卖。”11月10日,哑巴店村来了一辆陌生牌照的小车,车主打开后备箱,将洗浴日用品摆放好,吸引了大批村民围观购买。村网格员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立即发信息告知村里和镇综治办,并在微信群内提醒村民谨慎购买,谨防上当受骗。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市场监管所,前去查验对方执照和经营产品是否“三无”产品后,按照相关规定处理,避免村民上当受骗。
“每到年底,类似的事情就很多,为避免假冒伪劣商品给村民带来损失,我们发现一起、及时处理一起。”总铺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张璐璐介绍,村(社区)干部、专职网格员每天都要按照责任片区常态化开展走访摸排,做到辖区民情、案情、访情等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进入视野,专群力量第一时间跟进化解,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与此同时,总铺镇综治中心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信息,并通过线上12345、综治网格微信群、信访投诉等平台,线下设服务大厅、调解区、心理咨询室等多个功能分区,受理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问题、民生诉求等事项,让群众“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就能反映和解决问题。
多元解纷 以和为贵
“今天我们两家土地就请付书记现场按照图纸再量一量,我们就相信你,谁多占谁主动退出来,这事我们就不闹了……”村民邓某、宋某两家因土地确权问题,一直有矛盾,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双方都不愿意退让,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把他们约到村里调解室来,大家面对面谈一谈。”在鹿塘村的调解室里,经过协商调解,两人敞开心扉,畅谈了自己的想法。“邻里之间咱各让一步,行不?”经过面对面沟通,两人化解了怨气,在村书记付玉志的见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总铺镇立足“基层治理‘铺’万家”工作理念,挖掘出一批批“调解小分队”,不仅有发挥先锋作用的党员,还有女性力量的妇女姐妹帮,以及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专业群众。大家凝心聚力,巧妙化解邻里邻外大小矛盾,真正实现“小网格里化纷争,大民生里有小我”的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115件,调解成功111件,调解成功率达96.5%。
“我们做老百姓的调解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就是要像‘六尺巷’故事中的张英一样,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纾解他们的情绪,找到双方的矛盾症结所在。通过释法明理、逐个说服的方式,让当事人能够心平气和地走出调解室,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总铺镇政法委员刘敏说道。(陈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