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这个电动车停放在楼栋门前,很不方便,现在建了车棚以后,我们停车既方便又安全!”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巢桥居民区中环湖滨公馆小区居民8栋赵先生称赞道。
近期,为切实解决小区居民车难停问题,巢桥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党建+”融合理念,运用党建“四融”工作法,积极搭建以物管委、物业公司、红色小管家、党员代表、居民代表、楼栋长等为主体的“6+N”党群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多元主体作用,新建8座非机动车雨棚,新增车棚可容纳300余辆非机动车停放充电,极大程度缓解了小区非机动车充电难、停车乱等问题。
停车难问题源头还是小区空间不够。巢桥辖区小区均为商住小区,存在外来人口多、缺乏归属感、居民需求多样化、儿童教育和老年服务需求大、物业矛盾纠纷多等问题。为此,巢桥居民区党总支以思想融入、行动融合、方式融通、资源融汇的党建“四融”工作法积极探索小区治理新路径。
抓“思想融入”,提高小区治理聚合力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通过开展“集中学+自学”“线下+线上”等多种学习教育形式促使党员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学习,并辅以党员积分制度、党员微项目认领等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通过组建蒲公英宣讲团,打造“我听党员讲故事”品牌,制作“政策宣传我来讲”情景剧和微视频、线下宣讲等多种形式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凝聚思想共识,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巢桥居民区党总支通过不断地统一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认识,凝心聚力,为小区治理奠定有力的思想基础。
推“行动融合”,增强小区治理战斗力
行动是解决问题的力量。巢桥居民区党总支坚持多管齐下,对不同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针对外来人口多、缺乏归属感和老人儿童服务需求大的问题,组建了8支志愿服务队和6支居民社群队伍,促进社区居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重塑信任关系,倡导邻里互助和志愿精神;针对居民需求多样化、物居业矛盾纠纷多,组建3支党群协商议事队伍,搭建党群协商议事平台(御景前城小区双周四方例会、湖滨议事站、滨水印象小区物管会),化解矛盾纠纷,重塑信义治理;针对社区安全应急问题,组建巢桥老兵联盟志愿服务队,发挥党员和退役军人先锋作用,依托微力量,做实网格化服务。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党建带团建、“便民驿站”、党员认领微项目等将党员群众的行动融合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有力地推动小区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增强战斗力。
创“方式融通”,激发小区治理创造力
多元方式激发更多的创造性。巢桥居民区党总支积极引导多元主体通过多种方式融通参与小区治理。针对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创新民主协商形式搭建党群协商议事平台,将居民问题解决在小区内。今年以来,已召开党群协商议事会42次,解决约77个问题,包括加装非机动车棚及雨棚、电梯安装风幕机等重难点问题;针对物业管理服务问题,党支部书记每周带领团队开展巡查,对小区内部环境以及物业企业履约情况进行督促,倒逼物业提升服务质量;针对小区邻里矛盾,创新成立巢桥“帮你忙”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小区内退休老党员、志愿者的优势,将矛盾及时化解在小区内;针对辖区宝妈就业问题,创新联合优秀社会组织开展系列性“宝妈赋能”培训项目,让赋闲在家的宝妈们有了温情的守护,更有了不断提升自己、反哺社会的底气,实现高质量灵活就业。
促“资源融汇”,盘活小区治理原动力
资源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巢桥居民区党总支充分整合辖区资源,包括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群众等,形成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强大合力。创新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实创公益,通过“资源换服务”进行巢桥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会化运营”,积极探索“公益+低偿”社区服务新模式;以巢桥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孵化特色文创品牌项目,创新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以“小积分兑出红商圈”项目和党建联席会为载体,联动辖区红色商户、汇聚志愿服务力量,盘活社区、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力求打造“党建引领+红色商圈+青年力量+居民力量+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社区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进辖区商业发展、居民服务同频共振,深入推进品质社区建设。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巢桥居民区党总支将会持续探索小区治理新路径新方法,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目标,做好“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服务,有效统筹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深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党建引领共治格局,不断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王明月 李永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