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东部的西园街道,一场温暖而创新的养老模式探索正在生动上演。
西园街道属于合肥市老城区,辖区面积 3.43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94088 人,其中 60 岁以上老人 9659 人,占全街总人口的 10.2%,部分社区老人比例更是高达近 20%。面对众多的老年人口,相比养老院、护理院,大部分老年人更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
自 2019 年起,西园街道依托社工站,秉持“互助、合作”的养老理念,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了 6 个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联动辖区老人、家庭、党建资源、社区邻里及社区养老资源等。2022 年,街道引入科技技术公司,开发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线上服务系统,极大提高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效能,探索出了有标准、有品牌、有智慧支撑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在推进社区互助养老模式过程中,社工站积极引导活力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困难老人。通过建立社区居家养老合作社平台,吸纳老人入社。健康、低龄、活力的老人作为普通社员入社,行动不便、高龄、困难的老人作为特殊社员入社。普通社员在社工引导下组建邻里志愿服务队伍,根据特殊社员需求和自身特长开展邻里互助养老服务,并制定时间积分机制。目前,已有 4123 位老人入社,221 名普通社员成为邻里志愿者,组建了 26 支为老服务组织,涵盖情感关怀、便民服务、健康服务、生活服务等类别。这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为老服务,如情感关怀类队伍的日常探访、节日探访、周末送餐;便民服务类队伍的理发、缝补、维修;健康服务类队伍的健康监测、定点取药、陪同就医;生活服务类队伍的代取代购、主题活动等。截至目前,已有 30 余个邻里互助微项目,邻里志愿者积累了 25000 余个小时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为保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持续运转,社工细化老人养老服务需求,设计微项目。街道通过登门拜访宣讲、召开党建联席会议、举办公益鹊桥会等形式,发动辖区党组织、企事业单位资源开展微项目认捐活动,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社工走访对接社区周边商铺、超市、医院、家政公司等,邀请资源参与为老服务,开展微项目承办活动。目前,累计筹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费 120 余万元,形成了全域党建为民直达创投项目机制,保障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持续开展。
信息化服务系统也为互助养老助力。西园街道引入智能科技公司,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线上系统,可实时查看和监管服务开展情况。邻里志愿者使用手机 app 能实现服务记录实时生成,社工和社区各方可及时查看、统计服务时长,实现时间积分动态记录。志愿者记录服务时长,可兑换慈善超市内的生活物品、智慧系统的服务权益,还能预存服务时间,待自己有需要时,由未来的邻里志愿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此外,社区治理学院保障了邻里互助养老服务水平。随着社区老人对服务专业性要求日益提高,社工站依托社区治理学院平台,根据老人切实需求和邻里志愿者学习特点,以成长沙龙、学习小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并在活动和服务实践中进行一对一教学指导,提高邻里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西园街道的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为老城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让低龄老人发挥余热服务高龄老人,用时间银行存储爱心与温暖,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关爱与互助的社区养老新生态。(王洁 吴成宇 程亚唯 孙雨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