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郎溪县梅渚镇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径,通过聚焦“讲什么”“谁来讲”“如何讲”三个问题,使宣讲内容“实起来”,宣讲队伍“强起来”,宣讲方式“活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重“强基固本”,让宣讲内容“实起来”。理论宣讲的内容需兼顾“顶天”与“立地”,梅渚镇宣讲者依据不同行业、职业的群体特点选择相应内容。在开展理论宣讲前,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不同宣讲受众的思想状况,同时针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对宣讲内容进行精心“打磨”。
把枯燥的文件语言转化为充满“百姓味”“时代味”“真理味”的生动表述,真正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活起来”“燃起来”,使群众能够坐得住、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实现理论入脑入心,从而切实打通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理论与群众的深度融合。
注重“多元融合”,让宣讲队伍“强起来”。梅渚镇全面整合包保干部、老党员、志愿者、身边好人、青年大学生等多方力量,成功组建了一支规模达百余人的宣讲队伍。这支队伍针对不同受众,精心划分宣讲内容,并细化多种宣讲方式,进而分设出多支各具特色的宣讲小分队,确保让精通理论的人来讲理论,熟悉政策的人去传政策。
在宣讲过程中,营造出了“老党员同志谈奉献、先进模范讲事迹、青年志愿者话发展”的浓厚氛围。宣讲者们巧妙地将“天下事”转化为“身边事”,把晦涩的“书面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土味语”,从“小切口”巧妙映射“大主题”,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阐释“大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扎实地讲好了理论,清晰地讲透了政策,让党的“好声音”如同春风化雨般传入千家万户。
注重“多维拓展”,让宣讲方式“活起来”。梅渚镇始终秉持“群众身边有宣讲、宣讲受众有群众”原则,打造“固定+流动”宣讲阵地。一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作为固定宣讲点,面向大众开展常态化宣讲活动;另一方面,构建“流动课堂”,将其延伸至校园、企业、田野等地,让党的理论知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群众心田,武装群众头脑。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宣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梅渚镇积极创新宣讲方式。
通过“理论+故事”“理论+活动”“文艺+理论”等多元化途径,巧妙地把抽象理论、深刻道理和惠民政策与实际生活紧密融合,生动解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政策,使其深入群众生活各个角落,让党的声音传至千家万户,在基层蓬勃发展。(金永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