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充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期双基及产业建设成果,积极探索“三业融合”模式,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为周边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提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走出了九龙特色发展之路。
推行农业产业升级,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九龙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先后建设九龙镇蔬菜科技示范园和乡村振兴蔬菜产业联合体基地。九龙镇蔬菜科技扶贫示范园项目占地163875㎡(合245.8亩),现由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生产的“瓦大1号”鲜食西红柿、罗拉西红柿、布利塔茄子等高端蔬菜主要销往上海等发达城市,年产值达500万元以上。五坑村联合阜阳师范大学建设五坑村“产学研”基地、玻璃温室大棚育苗基地,其中乡村振兴蔬菜产业联合体基地现有种植大棚160亩、分拣中心8亩、保鲜冷库1980平方米,以西兰花种植为主要发展方向。项目带动就业160余人,培养蔬菜种植技术人员10余人,吸纳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就业53人,为群体提供稳定收入来源,增强抵御返贫风险能力。通过示范产业园及基地的不断发展,辐射周围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种植“颍淮黄姜”3000余亩,带动群众产业种植亩均增收1万元,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实施产业园区建设,带动产业提档升级。九龙镇立足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着力打造现代化优质农产品加工园——安徽颍州经济开发区九龙返乡(就地)创业园。园区占地规划2235亩,已建成800亩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食品类农产品深加工业。目前已招引企业1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家、限上商贸餐饮服务企业3家,涉及生姜深加工、艾草深加工、家畜家禽深加工、中药饮片及皖北传统食品生产等。其中九龙籍企业家梁军返乡创办阜阳市嘉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精密紧固件、五金标准件及其他精密五金配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业务,长期为VIVO、OPOP等企业供应精密五金配件,企业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利税收入达300余万元,并带动34名群众就业,优先招聘脱贫户和监测户劳动力15人。
企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周边劳动力就业,通过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园区现已吸纳300余人就业,其中返乡就业人员130余人,脱贫户和监测户30余人。目前园区年产值达1.6亿元左右,并配套建设颍州区首个科技孵化中心,面积达26000平方米,可入驻小微绿色食品加工企业10家,有效破解产业园后续发展难题。九龙镇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2025年将陆续投入4亿余元建设返乡创新创业基地。该基地的建设旨在吸引更多的返乡创业人员和就业人员,为九龙镇产业振兴的发展道路增添新的动力。
探索服务业发展新路径,创新乡村振兴模式。随着九龙镇农业及加工业的蓬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娱乐服务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九龙镇对街区以商品及服务类型进行划分,优化升级集镇基础设施,发展夜市经济,举办“村BA”、村民歌唱大赛,把广场舞跳了起来,路灯亮了起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元素,在龙王村建成九龙镇民俗馆。民俗馆自2021年5月份试运营以来,收集周边陶瓷、玉器、金属、钱币、古籍善本、竹木雕等200余件,独轮车、织布机、电影放映机等民俗物品100余件;接待参观群众1万余人次。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采摘”模式,有效整合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事的机会,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当地餐饮业的发展。
通过“三业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与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紧密结合,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2023年底九龙镇脱贫家庭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6.9%,增强了农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艳芳 苗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