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乃是我国重要战略基石,关乎国家稳定与发展。近日,踏入合肥市经开区高刘街道白露寺村,一幅绚烂夺目的秋收画卷缓缓展现。无垠的金黄稻田中,一台台收割机有序穿梭作业,收割、脱粒一气呵成,阵阵轰鸣声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晒谷场上,丰收的喜悦四处洋溢。
乡村振兴,生态和谐为根基。据悉,白露寺村拥有6000多亩水稻田,种植历史悠久。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水源毗邻,为水稻生长营造了优良生态条件。村民们在种植过程中,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尽可能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有力维护了当地土壤与水源的良好生态。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在永久基本农田中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一直是村“两委”深思的问题。村党总支书记吴鹏介绍道:“随着年轻人进城务工,守在田间的多为老年人,前些年时有撂荒现象。在此背景下,我们积极探寻新路子、新方法,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扶持培育出 5 户种粮大户,流转承租 2700 亩农田,约占总亩数的40%。”被流转的农田与农业大托管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一方面,采用集约化种植方式,统一播种、插秧、喷洒农药肥料、收割、翻地,全过程的机械化既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又节约种植成本,节约资金还能适当保障农户租金收益;另一方面,村里首次尝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种粮大户”的定制化、订单化种植模式,今年拿出100多亩进行试点。试点田亩被国内大型知名米线公司下单,由该公司提供稻种和秧苗,种粮大户按要求标准种植,收割后公司不低于市场价回收。种粮大户何永福说:“我今年承租700多亩地,每亩收获1000斤左右。目前秋季收割进程过半,剩余部分将趁晴好天气颗粒归仓。预计今年定制化订单的稻谷比市场其他稻谷价格高出约四五百元一吨,切实增加了我们的收入,让我们种植户尝到甜头。”
乡村振兴,共享成果是目标。下一步,白露寺村将在村集体经济框架下,持续谋划创新,在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适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导有想法、有能力、有目标的种植大户统一流转经营,进一步解决生产力问题,吸引更多农业产业化公司下单“生产”,继续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种粮大户”的定制化、订单化的新模式做成熟、做出特色、做成招牌,让村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姚施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