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魅力乡镇要闻
临泉:“土办法”何以管大用?
来源:赵怀勇 2024-10-21 15:29:43 责编:许雅婷 胡明兵 喻寒松

村里大事小情虽然都有规范的处理流程,但有时候按“规定”走程序总要费些时间。如何更快更好地把群众遇到的难题解决好?临泉县在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中,结合县情民情,推行“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压实村(社区)书记责任,拓宽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织严织密网格管理体系,推动问题在一线发现、隐患在萌芽消除、矛盾在基层解决,严防末端失灵、做到终端见效,全力除隐患、保安全、护稳定。

“土办法”管用么?

建机制明责任  书记肩上挑新“活儿”

近日,田桥街道三合社区网格员董新萍在进行巡查时,发现小区楼下儿童嬉戏场所距离充电桩太近,存在安全隐患,随即拨通了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飞的电话。

接到电话后,黄飞立即赶到现场核实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充电桩安装单位,商讨解决办法,最后对充电桩周围建设保护性围挡,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居民活动区域安全。

类似这样发现问题打个电话就能找到管事儿的人、第一时间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临泉县推行“有事儿找书记”工作机制的一个方面。

群众的身边事具有突发性、紧迫性,靠四平八稳的办法行不通。为此,临泉县推行“有事找书记”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机制,出台了《实施意见》,明确村(社区)书记为群众诉求办理第一责任人,构建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带头抓,村“两委”全体参与,党小组长、村民组长等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方便群众联系到村(社区)书记,临泉县各乡镇(街道)印发了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家每户,在各村明显位置刷印有“有事找书记”提示画面,上面写明责任人、联系方式。同时,各村还设有网格员,不仅要加强日常巡查、主动发现问题,还要接受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为提高工作效率,临泉县还进一步厘清“有事找书记”服务范围,完成全县 406 个村(社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覆盖,将医疗、社保、养老、教育等领域37个高频事项纳入村级服务内容,村(社区)建立服务帮办微信群,引导群众就近办理,推动基层减负赋能与高效服务群众有机统一。一至三季度,全县受理属于村(社区)职责范围的事项2.8万多个,占群众总诉求量 84.8%。

村(社区)书记不是万能的。为提高基层服务的合法合规性,临泉县从政法、组织、司法等部门选派28名业务骨干,进驻村(社区)“书记接待室”,统一办事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帮助指导村(社区)书记协调沟通相关县直部门办理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优化办事程序。今年以来,全县共健全完善村(社区)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制度12项。

抓过程重实效  烦恼事变为满心欢

入秋以来,气温凉爽,适宜居民散步溜弯。邢塘街道南园社区某小区业主们发现,小区路灯亮灯时间较迟且亮度不够,影响出行。情况反映到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尹凡那里,相关人员立即现场核实,协调物业公司更换路灯、调整亮灯时间,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问题之所以能解决这么快,没有发生推诿扯皮现象,得益于“有事打书记”工作机制的出发点就在于抓过程重实效,把落脚点放在群众的满意度上。

发现问题、找到问题,是“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落实的基础。为此,各村设有网格长,通过召开“村头群众会”、巡查走访等方式,做到红白喜事、大病住院、家庭变故、意外灾害、重点人员、债务婚恋纠纷“六必访”,意见建议、信访诉求、矛盾症结、困难原因、致富难题、矛盾隐患“六必记”,全县406名村级总网格长 、5748名网格员能在第一时间把问题收集起来。目前,累计发放便民服务卡56多万张,有效解决群众各方面诉求。

规范化办理群众诉求,是“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落实的关键。为此,临泉县探索创新诉求分级分类快速响应模式,闭环办理群众诉求和信访事项,涉及水、电、气等重点民生服务方面提供 7×24 小时服务,咨询类及时解释清楚,投诉类限期调查处理,求助类视轻重缓急稳妥办理,实行 2个小时、1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5个工作日内四级处置模式,一事一议,综合施策,销号管理,形成工作“闭环”。

各村(社区)每周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和困难诉求分析会,分析总结上周群众诉求和难点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 一类事”转变。各村村(社区)书记亮明“法律明白人”身份,加强法治宣传,做好政策解释和教育引导等维稳工作,杜绝发生非法上访行为。目前,全县村(社区)书记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4522 多件(次),群众诉求问题响应率、办结率均 100% 。

在推行“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中,临泉县始终坚持结果导向,以群众满意为工作目标,组织督查、社工、纪委等部门常态化督导,采取随机入户交流访谈、电话回访和查阅台账等方式对各村(社区)响应、办理、结果等环节开展满意度调查,对回访中发现的“不满意”事项,限期整改解决。今年以来,共回访 8 批次 360 多村(社区),综合诉求办理满意率 91%;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信访举报总量、检举控告总量分别同比下降 19.9% 、22.7% ,重复举报量同比下降 20.5% ,为6年来最低值。

激活力提能力 “土办法”成为“长效方”

庄裕涛是老集镇南刘寨村党支部书记,他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大力开展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高粱等粮食作物,致力打造美丽乡村基本版,南刘寨村连续两届获评“阜阳市文明村”、省级美丽乡村,他本人获得阜阳市优秀共产党员、阜阳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临泉县十佳村党组织书记、最美临泉人等荣誉。庄裕涛的成长代表了全县数百名村(村区)书记这个群体,因为“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与活力,更加注重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使得“土办法”成为提升基层治理的“长效方”。

愿意干、想干好、能干好,最终要靠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临泉县在推行“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中,注重选优配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立本地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才库,引导后备队伍参与村(社区)工作,实施村(社区) 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每年对村(社区)书记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及时调整不胜任不尽职干部, 形成动态化调整工作机制。 目前,全县培养村后备干部  800 余人,村(社区)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 78.5% ,调整补选村“两委”干部 139 人。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方法上就得不拘一格。为此,临泉县不断强化村(社区)书记能力建设,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在课程中增加乡村社会治理、 群众诉求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物业管理等方面课时的比重,组织村(社区)书记赴合肥、湖州、 昆山等地培训学习, 定期举办村(社区)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走村观摩、互学互促等活动,分享交流经验。今年以来,累计培训村 (社区)书记 23 批次、1200 多人次。

营造浓厚的学先进、当先进的社会氛围,临泉县注重选树培养先进典型。开展“学先进、补短板、树品牌”活动,鼓励村(社区)书记集聚群众智慧,创新探索村(社区)治理新方式,开展年度“十佳村书记”评选工作,引领示范基层社会治理。 目前,全县评选年度“十佳村书记”60 名。提高村(社区)书记政治待遇,不断激发村(社区)书记干事创业热情。今年以来,全县通过“五方面人员”进班子等渠道择优选配 5 名村(社区)书记进入公务员队伍,采用“乡编村用”方式择优录用村(社区)书记 10 名。

“有事找书记”的办法虽“土”,却是好用、管用、中大用的办法。今年以来,全县刑事类警情、九类公开性案件立案量、致省级及以上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今年9月,新华网开展“2024 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临泉县推行“有事找书记”工作机制入选,成为全国两个典型之一。(赵怀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