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大庙镇
高陈村:文明乡村华丽蜕变,振兴美景如在画中
来源:赵秋宁 2024-10-12 16:56:34 责编:方欢 胡明兵 喻寒松

秋高气爽,碧空澄净。走进“第六届安徽省文明村”滁州市凤阳县大庙镇高陈村,村口稻谷饱穗黄澄,乡间道路平坦宽阔,农家院落干净整洁,邻里亲朋礼让谦和,一幅“村美、人和、业兴”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短短几年,从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到省级文明村,高陈村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始终,让文明之花盛放,实现华丽蜕变。

构建立体宣传矩阵 凝聚村民思想共识

如今的高陈村,随处可见弘扬乡风文明的宣传栏、村规村约的公示牌。新建成的文化小广场、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未成年人活动室等文化阵地,不仅满足村民各类文化活动、体育竞技、议事集会等功能需求,同时成为了村民了解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的重要阵地。

高陈村创新推出《E周报》微信视频号栏目,一条条形式多样、画面清晰、创意独特的短视频取代了过去抽象、扁平的说教宣讲,大大提升了政策宣传、理论宣讲传播的时效性和到达率。截至目前,《E周报》发布16期浏览量逾2.5万次。

高陈村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动员新乡贤、五老、文明家庭等组成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讲文明家庭家风故事,讲乡贤名人传家家训,孕育文明新风,凝聚推动社会治理力量。此外,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庄治理,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

发展产业稳步壮大 富民新路提振信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自2016年底实现脱贫出列以来,高陈村坚持“稳脱贫”不动摇,按照“抓强项、扶弱项、抓重点、盯难点”的工作思路,一届接着一届干,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壮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高陈村立足村情实际,在巩固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集体增收。坚持深化“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信鸽养殖等村级特色产业,引进总大棚桃树种植现代农业项目,打造稻田养虾综合种养产业,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村的美好愿景。

高陈村与恒达硅砂、琅琊山矿业等多家企业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开展村企联建实现资源互补。与周边村联合申报农业综合服务项目互利共赢,不断探索和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夯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底盘。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美丽乡风春风化人

高陈村注重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给予精神“食粮”,围绕“我们的节日”“阳光小课堂”“助老敬老”等系列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针对村里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关爱缺位的问题,实施“阳光驿站”志愿服务项目,借助村老年人活动室和儿童活动室等平台,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慰问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自2021年成立至今,先后组织志愿者500余人次,开展关爱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关爱老人、儿童2000余人次,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随着文明理念的推行,好民风也带动了环境的变好。高陈村注重循序渐进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韩组人居环境示范点,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文明“积分制”,定期开展美丽庭院现场评比活动。通过评比检查、树立典型、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发群众爱护环境的内生动力。2023年度,高陈村共评选出2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发出奖品3000余元,受益人数超过100人。

“以前村里脏乱差不说,到处灰扑扑的,现在像是开了‘美颜’一样,变身‘绿富美’,路上还有公益性环卫工人呢。”假期返乡的大学生侍红胜对家乡的变化十分欣喜。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正是在不懈追求脱贫致富和改变乡村面貌的过程中,高陈村干部群众进一步沉淀了初心,坚定了方向,真正实现了华丽的蜕变。”高陈村党总支书记陈如岗满怀信心地说道。如今,浓浓的文明新风正吹拂在高陈村的土地上,它浸润乡村,成为了高陈村最美的底色和最暖的名片。(赵秋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