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基层社会环境,太和县双浮镇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答好“三题”,开创矛盾调解工作的新局面。
答好“预防题”,筑牢矛盾调解“第一道防线”。该镇通过定期举办法律讲座,邀请法律方面专家为村民讲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民法典》中的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活动,发放法律宣传手册,让法律知识走进每家每户;利用新媒体平台推送法治小知识和案例,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
该镇建立常态化的走访机制,镇村干部定期深入到村户,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各类潜在矛盾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家庭,及时发现他们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隐患;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登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该镇利用“网格员”等负责收集本村的矛盾纠纷信息;建立信息反馈微信群,“网格员”等及时将发现的矛盾信息反馈到镇里,完善信息收集网络。
答好“化解题”,找准矛盾调解“关键钥匙”。该镇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行政部门的行政资源优势以及司法机关的权威性;组建由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德高望重的村民等组成的调解团队,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调解,构建起多元调解格局。例如,对于家庭纠纷,侧重于情感修复和亲情唤起,组织家庭会议进行调解;对于邻里土地纠纷,实地勘察,按照土地政策和历史沿革进行合理划分;对于经济纠纷,引入专业的财务人员或经济专家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推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调解方案。
该镇定期开展调解人员培训,包括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调解技巧培训等;组织调解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借鉴成功的调解经验;建立调解案例研讨制度,对疑难复杂的调解案例进行深入研讨,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
答好“巩固题”,构建矛盾调解“长效机制”。对已经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定期进行回访,了解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执行情况;关注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防止矛盾复发;及时收集当事人的反馈意见,对调解工作进行改进。
根据矛盾纠纷数据和特点,建立预警模型,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群体性矛盾纠纷进行预警;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一旦预警触发,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同时,强化信访、综治、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动协同,在矛盾调解后的巩固阶段,从各自职能出发,为当事人提供后续的帮扶和服务,形成巩固矛盾调解成果的强大合力。
双浮镇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为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闫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