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高位推动、帮扶带动、纵横联动,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2024年,全市获批新建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0个、省级中心村20个,申报成功率100%,获批比例全省第一。
“目前,2023年度6个精品示范村已全面开工建设,36个省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24年度10个精品示范村和31个省市级中心村正加紧开展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淮北市乡村事务中心副主任李斌告诉记者。
带头是最有力的动员,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做出样子、树立标杆,才能形成“上为之,下效之”的凝聚力。淮北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小组,顶格推进“千万工程”。把“千万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镇(街道)“争先进位好班长”考评,每月对和美乡村建设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
同时,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包保、市有关单位结对帮扶和美乡村建设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20位市级领导每半年深入联系村开展督查、指导、调研,协调解决问题;40家市有关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和镇村需求,全面开展帮扶,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工作格局。加强上下贯通和横向协同,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部门、压实到县区、落实到镇村。
农民是和美乡村建设的“主角”。这个市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征求意见、规划初稿上墙公示等方式,鼓励群众参与,吸纳民间智慧,几上几下、反复修改,实现建设项目供给和群众需求的精准对接。对于卫生改厕、“户户通”道路硬化等小型项目,引导村民按照统一设计方案自主施工,验收通过后按标准进行奖补。
从全省旅游业版图来看,淮北市是个“小块头”。但该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发展文旅产业潜力巨大。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当地注重自然生态、风情文态、村庄形态、经济业态相互融合,把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放在优先位置,极力放大山水林田湖自然要素优势,深度挖掘、提炼和传承乡土文化,丰富乡村建设内涵。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近年来,全市先后完成16个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建设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6个、省市级中心村327个,通过省级认定美丽乡村示范村42个、重点示范村18个。”李斌表示,杜集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濉溪县获评全省2019年以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县。
“现在的正向激励机制,就是让干得好的既受表彰又得实惠,让干不好的既丢面子又丢位子。”李斌举例说,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下达乡村振兴专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向)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濉溪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获200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这是淮北市自2019年以来第四次争取到该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累计争取资金8000万元,实现三区一县全覆盖,争取资金额度和获批县区比例位居全省前列。”李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