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司法所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工作新模式,不断创新安置帮教工作新路径新理念,以“制度化引领、精准化帮扶、科技化支撑”推进安置帮教工作高质量、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助力基层安全稳定再上新台阶,谋划出安置帮教工作“稻香样板”。
制度化引领,监管服务“一体化”。定期梳理研判司法所档案卷宗、台账资料、工作日志,召开司法所月度例会,对安置帮教工作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指导会商,梳理研判“负面清单”,对标对表“问题导向”,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始终紧盯不放,坚持跟踪督办销号解决。强化日常管理,抓牢抓实抓细日常走访、谈心谈话,捕捉任何“蛛丝马迹”。把好安置帮教对象衔接关,做到“见人建档”“一人一档”和“因人帮教”,建立司法所、派出所、社区、家庭四方联动、“四位一体”的帮教小组,签订帮扶协议和安全责任书,全面落实落地安置帮教各项制度规定和方法措施,把工作要求和程序规定关进“制度笼子”。值得一提的是,结合重点时段、重要节点等敏感时期,“加密”见面走访频次,将安置帮教人员活动轨迹全部纳入视线范围,扎实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切实解决其“急难愁盼、大情小事”,确保“监管不断档、服务不缺位、安全不出事”。
精准化帮扶,兜牢保障底线。整合多方资源力量,拓宽帮扶渠道、聚焦人性化关怀。针对心理状况不佳的安置帮教对象,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和社会适应性学习培养。对于特殊困难安置帮教对象,切实协调解决其在就业、就医、住房、生产经营、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对于符合一次性临时救助金、低保申领、公租房申请条件的安置帮教对象落实相关政策,做到能援尽援、应援尽援、伸出援手。今年以来,协助安置帮教对象落实低保、临时性救助金等救助帮扶共计3人,合计金额2.8余万元,兜牢了其生活保障的底线红线。
科技化支撑,信息驶上“高速路”。积极主动应用全国安置帮教系统,强化对系统中人员核查、衔接、安置、帮教等环节信息录入完善,实现安置帮教系统全案、全员、全流程“全链条”应用工作目标。借力信息化平台,提前制定“必接必送”工作方案,及时建立健全帮教小组,实现安置帮教工作端口前移、力量前置、资源整合、部门联动,不断提升安置帮教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进而实现了“线上多跑路、线下少跑路”。( 夏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