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种,七分管。“现在晚季水稻田间管理防病是关键,加上近期雨水天气,稻田里杂草长得比较快,必须及时处理,才能给水稻提供一个好的生长环境……”9月12日,在凤阳县黄湾乡梨园村,农技人员赵之矿站在田埂上,一边向农户讲解水稻管护要点,一边示范如何正确喷施药物。
加强宣传,提升技能。黄湾乡北临淮河,南靠花园湖,水源充沛,气候适宜。2024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约1.2万亩。水稻进入拔节孕穗期后,该乡组织农技人员充分利用防治技术明白纸、微信推送信息、召开村组防治会议等形式,广泛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讲解。围绕防治适期、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安全知识等方面进行重点宣传,增强农户水稻田间管理技能。
精准服务,优化保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土专家”“田秀才”组成农技服务小分队,分赴各村(社区),通过开设田间课堂,面对面向农户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常识,手把手传授农药配制、喷雾器科学使用等知识,为实施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还通过建立乡、村二级监测网络,准确登记掌握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并结合天气预报,重点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进行监测预警,做到发生一块、防治一片。针对雨后玉米、大豆、花生等其他农作物生长特点,动员群众清沟理墒,开挖田头沟,疏通田间排水渠道;针对部分雨水毁苗现象,组织农户及时开展查苗补缺工作。对玉米重点做好清除残株死苗,确保每亩基本苗在3500—4000株。对豆类缺苗轻微的,以抓好补种为主;对汛期大面积毁苗的,指导农户及时改种生长期较短、适应性较强的农作物。
借助科技,提升效率。在种粮大户陈雷的承包地里,田间管护则有了“新花样”。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植保无人机在农机手的操作下腾空而起,将药物均匀地喷洒在田间,为水稻披上一层“防护衣”。
“这台无人机一次可以装70斤药液或肥料,200亩水稻不到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叶面肥追施工作。显示器上清晰地显示着无人机的施肥轨迹、完成情况以及剩余肥料等关键信息,只要装配好药液,再提前设定路径,无人机就会按照遥控指挥施肥作业,人完全不需要下地。”陈雷说。陈雷是江苏泗洪人,在村里流转土地1300余亩,主要用来水稻,2023年水稻亩产量达到了1300-1400斤,效益很是可观。
田间管理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水稻的发育进度、天气等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田间管理方案,加强肥水管理,预防后期病虫害,提升稻米品质,为秋粮丰产丰收‘保驾护航’。”该乡农业分管负责人说。(葛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