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凤阳县板桥镇把“移风易俗,倡树新风”工作作为深化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帮助群众用“新思想”替代“旧观念”,推动全镇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不断焕发文明新气象。
“硬规范”引领“软秩序”。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板桥镇组织召开全镇移风易俗工作部署会,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文明丧葬流程》、《杜绝大操大办宴席标准》等规范制度。将移风易俗纳入全镇和各村(社区)重点工作中。在各村(社区)设立宣传栏,将村规民约及规范上墙,“软宣传”营造出宣传氛围,“硬约束”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利用墙体、立牌、文化墙、宣传栏等户外广告大力宣传移风易俗。
“志愿队”引领“好民风”。板桥镇坚持将移风易俗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将群众听得懂、学得会、易理解的思想理念融入到乡风文明宣讲中。组建多种志愿服务队伍,依托“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网格员等移风易俗志愿者,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全民阅读等宣传活动30余场,让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入移风易俗工作中。
板桥镇“俏大姐”文艺演出志愿服务队,用通俗易懂的家乡方言、风趣幽默的艺术形式向群众传播文明新风。将婚俗礼仪、家风家训、厚养薄葬等内容融入进花鼓文化、三句半、小品等民俗节目中,利用创新节目形式“吐槽”大操大办不文明行为,形成褒扬新风良俗、声讨陈规陋习的氛围,使文明新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移风易俗节目共计20余个,平均每年共演出30余场,惠及群众近5000人。
“多阵地”引领“长效化”。板桥镇充分整合各项资源,不断完善阵地建设,着力打造了文化广场、文化站、新风廊、新风堂、家风亭、乡村大舞台等文化服务阵地,通过多重阵地文化平台的构建,打开了移风易俗的新局面。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作用,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破除陈规陋习”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宣讲、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等方式,真正让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工作进村入户,见人见心。
各村(社区)全覆盖建立“一约四会”,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实行酒席报备制,全程介入红白事办理,实行事前提醒、事中服务、事后跟踪,积极宣传倡导厚养薄葬,文明祭扫,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质朴乡风。
“树典型”引领“文明风”。通过好人、好婆媳、文明家庭、文明星级户、新乡贤等优秀示范,带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把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党员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决抵制陈规陋习,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文明先进典型评选标准,大力开展文明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召开表扬大会,通过开展道德模范宣讲及宣传栏、新风廊、家风亭等载体广泛宣传文明先进典型事迹。
充分发挥文明单位、文明镇村、文明校园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把群众参与创建的过程转化为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
移风易俗彰显社会进步,乡风民风淳美和谐家园。板桥镇将持续深入开展“推进移风易俗 破除陈规陋习”主题活动,持续呈现出一片风尚美、风俗美、风气美的良好景象。(张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