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路132号作为一个建成20余年的老旧小区,面临配套设施不足、公共空间缺乏、居民活动受限等突出问题,为更好地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更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在现有情境下,增加公共空间供给,提升空间丰富性和多样性,成为官山社区党委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急需攻克的难题。
有商有量,了解居民切实需求。“我们小区休闲娱乐空间有限,有时候想要在小区里休息一下都没有地方坐”“能不能给我们老年人规划一个晨起锻炼的活动场所?”劳动路132号的小区居民在“一米阳光”议事会上针对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纷纷发表提议。
官山社区党委秉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以“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的创新型治理模式,发动社区网格员、居民党员、“一米阳光”志愿者,利用“大家商量着办”机制,搭建沟通平台,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研现实环境,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汇总各类需求建议102条。
资源共享,借景“口袋公园”提升生活品质。对于居民提出的空间利用问题,社区党委在经过综合考量和协商议事会议后,大家共同确定了可行性方案——“三步走”借景小区附近徽商财富广场闲置绿地打造小区“口袋公园”,解决小区内公共空间有限难以满足居民活动需求的问题。
第一步,积极向上级赭山街道寻求帮助,紧锣密鼓地推进“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第二步,预先计划依托镜湖区民政局第四届公益微创投项目,探索借景“口袋公园”的创新模式,建成后,将结合社区党建品牌“一枝一叶总‘官’情”的实际,把免费理发、义诊、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搬到居民家门口,出门便能享受到各种便捷服务,让城市建设成果共享,让“口袋公园”有更多民生温度。第三步,建立“四管”维护机制,即社区定期管理、志愿者协助管理、场地使用者主要管理、物业辅助管理的运行模式,以确保“口袋公园”公共设施合理长效利用。
老旧小区品质提升工作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承载的是社区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官山社区在推进改造过程中将持续聚焦“改什么、如何改”的问题,与辖区党员、居民面对面沟通交流,梳理群众诉求,分类汇总不断完善升级方案,集思广益,切实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共筑幸福家园”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