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岳西县河图镇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绿色发展,在打好“红色牌”的同时念好“绿色经”,因地制宜走好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路。
河图镇是皖、鄂、赣三省通衢交接之地,镇内有明堂山、天峡、妙道山三个4A级景区。总面积17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人口1.15万人。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森林乡镇、安徽省卫生乡镇、安徽省文明乡镇等。
河图是一块红色沃地,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党的活动,1933年11月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土门支部。河图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红二十八军重建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革命遗址遍布全镇。
擦亮文化底色,在激活红色引擎上下功夫。建设红色阵地。抢抓遗址保护机遇,河图镇成功申报红二十八军重建会议旧址为安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造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每年累计接待参观2万人次。争取中央组织部资金,实施凉亭、皖源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新阵地”。
办好红色课堂。将红色课堂与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党校培训、“干部夜学”相结合,打造“大枫树下学党史”理论学习品牌,累计开展“干部夜学”110期、“田园夜话”25场。培育红色队伍。
注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并从中优选宣讲人员,组成红色宣讲团。搭建村党组织书记“红色擂台,头雁比拼”平台,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出台加快回引优秀人才到村任职五条举措,先后吸引11人回村建设家乡。
凸显发展成色,在借“绿”生“金”上下功夫。盘活闲置资产。河图镇坚持试点示范,盘活老建筑约5600平方米,建成金杨民宿产业集群,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200万元,带动村集体和周边农户增收55万元,获评首批安徽省“皖美金牌民宿”。全域推广运用,先后实施明堂村星空营地、南河村村部改建等项目,年均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近20万元。带动群众改建自家房屋,先后发展“大简小院”“凉亭一号大院”“心安别院”等精品民宿8家。打造特色产业。
坚持“一村一品”,建成皖源村羊肚菌竹荪种植基地60亩、凉亭村有机水稻和油菜种植基地100亩、明堂村农副产品深加工厂房等,整体提升产业规模。立足森林资源优势,岚川、凉亭、南河等村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共种植西洋参500亩,预计每村年均增收40万元。探索要素转化,引导南河、明堂两村分别入股镇域景区和企业,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搭建共富平台。全面整合政策、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资源优势,引导7个村集体成立强村富民公司,试点推进农业生产经营、食用农产品初加工、工程管理服务、劳务服务等项目。2023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0万元强村6个、村均52.86万元。
彰显善治本色,在基层治理上下功夫。网格化管理。河图镇将全镇分为四级网格,实行网格责任机制和“党小组+网格”机制,做到“人员、职责、任务”三明确。依靠网格化管理,每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余例,连续4年被评为安庆市信访工作优秀乡镇。
公开化评议。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形成党组织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议事机制。2023年,各村就道路建设、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等工作共召开议事协商会共计98次,组织实施村级项目28个。
群众化参与。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的热情,切实将“村里事”变成“家里事”。截至目前,全镇已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2个、市级4个,实现民主法治示范村全覆盖。(储金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