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桐汭街道
绿动苏觉,描绘兴农新篇章
来源:陈欢 金文静 邓俊豪/文 郭哲昊 周岳瀛/图 2024-08-22 16:31:12 责编:许梦源 喻寒松 实习编辑 杨志远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gtx9ikz3yv5n22\FileStorage\Temp\8028771661262fee179b4264813afbf.png

王伟国给实践队员解答关于葡萄种植的疑惑

苏觉社区位于广德市桐汭街道,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社区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3000余亩,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种植葡萄、蜜桃、西瓜、草莓、无花果、富硒冬桃等几十种水果,种植总面积达400余亩,水果采摘期长达10个月。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宣城市文明社区”“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承非遗文脉,探寻绿游兴农新篇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这里,在苏觉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深入了解绿色生态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

“王伟国是我们这边第一家搞果园的,是他带来的技术,后来慢慢带动我们的生态果园发展起来。”社区团支部书记的这番话为实践团队揭示了伟国葡萄采摘园在苏觉社区生态果园的重要地位。

7月9日下午,实践团队探访伟国葡萄采摘园。四十多度的高温下,王伟国带领实践队员穿梭在绿意盎然的大棚之中,详细介绍葡萄的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在这片充满生机的果园里,实践团队体验了亲手采摘的乐趣,王伟国更是热情地摘下两大串晶莹剔透的葡萄,邀请实践队员品尝。

采访过程中,实践团队了解到,王伟国是浙江长兴人,凭借着对广德葡萄种植市场巨大潜力的敏锐洞察,毅然踏上了前往广德的创业征途。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克服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摸索出一套适合广德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葡萄种植技术。同时,王伟国大胆尝试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在苏觉社区,建立了第一个家庭农场经营型的葡萄采摘园,集采摘体验、摊位售卖、现摘现送于一体。

据悉,伟国葡萄采摘园面积约三十亩,销售的葡萄主要有阳光玫瑰、奶油葡萄、腾稔葡萄、夏黑等多个品种,采用家庭农产的运作模式,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管理。王伟国将家乡的互助精神带到了苏觉社区,对于周边果农们提出的各种疑问和困难,他总是耐心倾听、热心解答,并经常前往他们的果园帮忙。通过这种“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伟国葡萄采摘园推动苏觉社区生态果园快速发展起来。

实践团队的足迹延伸至许国林的桃子采摘园,这位衣着朴素却满怀热情的果农亲自摘下一个个红润饱满的桃子和李子,逐一递到每位实践队员手中。“我的果园里桃子有蟠桃、黄桃、水蜜桃等十几个品种,每一个品种的桃子都好吃。”许国林向实践团队娓娓道来桃树种植与嫁接的技术与心得,介绍各类品种礼品果的匠心培育。“这里的每一棵桃树都长满了不同品种的桃子,每一个品种都色泽鲜艳、果大鲜甜。”这是许国林在种植桃子的十几年间,深入研究探索桃树种植嫁接技术的“实验田”,他通过嫁接技术,结合不同水果的优良特性,降低生产成本,让顾客可以用更低的价格选择优质的水果。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gtx9ikz3yv5n22\FileStorage\Temp\7256d6a5932faa7eadebd01091affdc.png

许国林在向实践队员介绍桃子园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苏觉花园和苏觉果园,采访了80后返乡创业青年董皓。董皓以极大的热情与耐心带领实践团队参观葡萄、多肉种植大棚,展示了多肉与葡萄的和谐共生:在多肉销售的淡季,葡萄的上市为她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在葡萄种植的繁忙时节,多肉则以一种宁静而坚韧的姿态守护着这片果园。这种巧妙的错峰现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平衡,也体现了董皓的实践创新。董皓采用多肉种植、果园和花园三者结合的经营模式,积极配合苏觉社区开展“农文旅康”项目,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集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业园,吸引更多的顾客到苏觉花园呼吸春天的新鲜空气,来苏觉果园品尝夏季的香甜果实。

D:\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gtx9ikz3yv5n22\FileStorage\Temp\6c25fc48972e48db6f1c71bb8fd5aa0.jpg

实践队员采访董皓

向土地致敬,与太阳同行。在苏觉社区生态果园的实践过程中,团队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农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更深刻感受到新农人的勤劳与智慧、善良与淳朴,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陈欢 金文静 邓俊豪/文 郭哲昊 周岳瀛/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