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土剥离、推平压实、开挖沟渠……通过土地调整归并,田成方、地成块、路相连、渠相通。在凤阳县黄湾乡黄湾社区,看着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天一个样,包村干部、乡人大代表查磊喜形于色地说:“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1620亩,建成后,旱能灌、涝能排,便于农机作业,产量也一定能提高。”
近年来,黄湾乡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贯彻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举措,乡人大紧紧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各环节,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监督推动作用,护航高标准农田建设。
畅通民意,听取群众心声。“大爷,乡里准备在咱们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受益的群众,你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在耕作区内规划机耕路、水渠布局等有什么建议?”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乡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到牛王村开展工作调研,实地踏勘项目区田块、地势、水源等自然条件,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
为了让高标准农田规划更加科学、设计更加符合村民耕种要求,黄湾乡人大组织项目所在村人大代表,联合村民代表、村干部走现场、听意见,深入田间地头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机耕道怎么走,水渠怎么建,哪里建机耕桥”,重点调研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沟渠田间路的配套设施、农用地的预留以及其他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做法,并结合调研内容进一步指导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短板,谋划建设重点,严格把关工程方案,逐步实现“粮田”变“良田”。
实地走访,抓好工程实施。“只要施工我就来现场看看,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当中,有时也会碰到群众不配合的问题,好在我们对农村以及村民比较熟悉,大家摆事实、讲道理、谈政策,尽量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黄湾社区党支部书记、乡人大代表黄保旭说。
建设中,乡人大主席团多次组织代表视察施工现场,召集施工方、设计方、监理单位、村民代表等召开协调会,明确各方职责及施工要求,确保施工人员按照标准作业。根据村民意愿,重新规划土地整理地块大小、灌溉设施、农耕道路等农业基础条件,通过与专业设计人员、乡村干部、村民代表实地踏勘、实际测量、分析研究,制定最佳施工方案。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深入田间解难题,入户走访听意见,宣传农田改造相关政策,为村民答疑解惑,力争项目顺利推进。
监督评议,突出工程质量。乡人大主席团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围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进度、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方面实行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实地走访、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及时收集民情民意,并根据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及时优化施工方案,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确保工程建设过程公开透明、质量可靠、群众满意认可。此外,乡人大尝试建立了人大代表定期实地巡查与管护的监管体系,旨在强化建后的管理与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高标准农田的基础设施保持高效运转,建设成效更加持久。
黄湾乡人大将持续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挖掘农田土地潜力,加强耕地保护力度和土地利用效率,把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关,夯实农业生产根基,助力乡村振兴。(葛晓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