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合肥执“生态画笔”绘就湿地美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媒云记者 李晓磊 2024-08-18 19:12:16 责编:李晓磊 胡明兵 张文洲

碧绿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敏捷的飞鸟在芦苇丛间来回跳跃,鲜艳的荷花在风中傲然挺立、暗香浮动……8月16日,走进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一幅湖清水畅、飞鸟翔集的生态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市肥东县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巢湖大堤罗家疃段考察时说,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4年来,合肥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修复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探索形成了一条大湖治理的新道路,让巢湖这张靓丽的“生态名片”越来越亮。

“十八联圩生态湿地位于巢湖北岸肥东县长临河镇境内,规划总面积27.6平方公里,是全国首个兼具生态湿地功能定位的蓄洪区。”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告诉记者,生态湿地蓄洪区简单来说就是洪水来袭时能当蓄洪“大水缸”,保护城市安澜;平常年份里能做生态“净化器”,成为巢湖岸边的生态风景线。

近年来,通过出水泵站、生态渗滤岛建设,乔灌木和水生植物栽植,健康湿地营造等一些列的保护修复举措,十八联圩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明显丰富,湿地水质净化功能稳定发挥,湿地蓄洪功能日益完善,构建了“百鸟之巢”,打造了“巢湖之肾”,筑牢了“洪水之库”。

据介绍,近两年,湿地吸引了东方白鹳、黄胸鹀、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白琵鹭、小天鹅等珍稀候鸟纷纷来此栖息,有的甚至流连忘返。目前,湿地已调查到鸟类190种,新增鸟类127种,其中一级保护鸟类4种,二级保护鸟类48种;调查到植物385种,新增54种;调查到鱼类64种,其中新增鱼类28种。

同时,湿地还成了南淝河水入巢湖前哨的“哨兵”。目前湿地一、二、三期日均净化南淝河水量约为40万立方米,消减氮磷入湖污染30%以上,湿地净化后出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有效促进南淝河水质稳定达标。

此外,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项目设计总蓄洪水量1.09亿立方米,应急蓄洪时,可降低巢湖洪水位约14厘米;当南淝河出现超标准洪水时,可降低合肥主城区洪水位约20厘米,能有效缓解主城区防洪压力,力保城市安澜。

湿地于2018年3月开始分期建设,目前,一、二、三期项目已建设完成,四期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项目在建,有望今年建设完成。”李家政说,2023年,十八联圩湿地修复三期工程获评“中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今年4月,该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优秀案例,成为“十四五”中国山水工程首个入选项目。

近年来,合肥市系统实施碧水、安澜、富民“三大工程”和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湖水变得越来越清,全湖平均水质稳定在IV类,去年上半年平均达到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蓝藻变得越来越少,4-10月,蓝藻发生平均面积、最大面积分别减少1.26、18.44平方公里;群山变得越来越绿,治理矿山420座、废弃矿山修复面积3.5万亩;生态变得越来越好,巢湖湿地记录的植物种类十年增加351种,鸟类3年增加154种,“鸟中国宝”东方白鹳从2016年仅3只首次过境巢湖迁徙,到目前已超 1000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