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东至县已经连续多日开启“炙烤”模式。然而,在东至县香隅镇的田间地头,一群特殊的农业“守护者”,坚守在“三农”一线,送服务、送技术,为粮食作物增产增收打好基础。
农技人员现场指导稻田开展高温热害防范(王双喜 摄)
农技人员在花山村亿元家庭农场的柑橘种植基地查看挂果情况(王裕进 摄)
农技人员正在查看木耳菌棒(江金武 摄)
上午10点半,骄阳似火,热浪袭人,野外温度超过37度,香隅镇农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陶运强和同事已经忙碌了两个多小时。
“要采取‘浅水勤灌’的方式,减轻高温危害,水稻分蘖期要适时‘烤田’,同时还要注意细菌性条斑病入侵,及时利用无人植保机飞防。”在临江种粮大户杨忠儒的稻田里,陶运强一边查看水稻苗情,一边观察是否存在病虫害潜伏,并为农户提供现场指导。
“前段时间连续下雨,现在又连续高温,幸亏农技人员经常指导我们。”王士贵说道。
走进合延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在“遮阳伞”悠然地吹着风扇,顿觉凉意铺面。面对高温对食用菌的严峻考验,陶运强提前布局,指导养殖户通过四周通风、喷水降温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菌棚内的温度。
“现在菌棒情况还不错,要注意加强朝阳面遮荫、背阳面通风管理,也可以利用棚内挖沟灌‘跑马水’来调节温度。”据陶运强介绍,温度升高会使菌丝呼吸速率加快,致使菌丝活力和抗性下降甚至死亡,甚至可能导致菌棒被污染甚至腐烂。因此,降低菌棚内温度、定时进行通风换气是菌棒安全“度夏”的关键。
在花山村池州亿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柑橘种植基地里,约1米高的橘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果子已挂满枝头,预示着一个丰收年的到来。
陶运强穿梭其间,仔细检查着每一棵果树的生长情况,指导果农给果树疏除新梢,减少水分蒸发,增强果树的抗旱能力。并建议基地利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局部滴灌的方式,精准施水到根茎区,防止高温对柑橘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据了解,针对近期的高温天气,东至县及时发布在田作物进行高温热害防范技术、夏秋季病虫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治意见等,提醒广大农户做好农作物田间管理。同时,组织农技服务指导组,深入各镇产业基地,开展粮食、蔬菜、茶叶、果树、水产等高温抗旱和病虫害防治等指导服务,现场为农户把脉支招,降低高温天气产业损失。
接下来,东至县将持续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及时做好科学研判,帮助农民朋友护好良田。(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