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益、文明、充实、愉快”的暑假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从7月15日开始,近春园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冠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以专业老师+社工+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带来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设置了非遗文化、科普及体适能训练、互动游戏等一系列教学服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动静结合等方式,帮助辖区儿童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假期。
漆扇制作
以漆为媒,以扇为纸。一半人为,一半天成。这便就是流云变幻的中式美学——漆扇。活动中,同学们向水中滴入几滴漆料,用小木棍点划漆料,白扇缓缓进入,然后快速抽出,最后晾干,一把漆扇就做好啦!制作漆扇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手工的魅力,领悟到非遗文化之美。
巧绘京剧脸谱
活动中,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开始尝试绘制自己的脸谱。他们或模仿传统图案,或融入自己的创意,绘制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脸谱作品,深刻感受到了京剧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大家都全神贯注地沉浸在京剧脸谱的制作当中,场面一片其乐融融。
DIY旋转飞车
志愿者首先为孩子们讲解了游乐场里有趣的旋转飞车游戏的科学原理,让大家了解和学习离心力和惯性的科学知识。接着,大家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塑料瓶、木棒、瓶盖等废旧材料,跟着志愿者的节奏一起开始制作旋转小飞车。整个制作过程中,小朋友们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我的飞车动起来啦”,小汪同学率先完成了制作,开心地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旋转飞车”,不一会儿其他小朋友们都陆续完成了制作,孩子们都拿着这个科技小制作玩得不亦乐乎!
紫甘蓝酸碱变色实验
志愿者老师先将小苏打、柠檬酸、紫甘蓝粉末三种材料分别倒入杯中,将三个杯子中倒入水,搅拌均匀,用滴管吸入紫甘蓝溶液,分别滴入其他两个杯子中,观察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和正常的紫甘蓝颜色相比,柠檬酸使紫甘蓝变的有了红色的倾向,而小苏打使紫甘蓝变的有了蓝绿色的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对实验的结果都非常的好奇。
在一堂堂非遗文化课程和科普活动中,爱心暑托班的同学们不仅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青少年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与热情,锻炼了少儿动脑、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下一步,近春园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持续开展五彩假日托管班,从青少年视角出发,以青少年需求为导向,以青少年更好成长为目标,推出更多特色课程,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林静 周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