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乡村振兴
业态更新更走心,仁里村里人气旺
来源:刘怡辰 张怡然 陈颖柔 汪朝祥 冯泰焱 2024-07-22 20:42:47 责编:胡明兵 张文洲 实习编辑 李子彦

思诚书院69号民宿内部环境

和美前程,大鱼仁里,千年古村,底蕴悠长。在绩溪县东南部的仁里村,随处可见“粉碧黛瓦马头墙、天井浮雕冬瓜梁”的传统徽派建筑,田野纵横交错,游乐设施分布其中,构成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画卷。近年来,仁里村依托古建筑发展新业态,先后荣获“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中国特色村等荣誉”称号,被列入“安徽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7月18日,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徽韵添彩、绩心于溪”暑期实践团队来到仁里村,探索传统古村落转型升级,以产业促发展的蝶变之路。

民居巧变民宿,古宅焕发新机

“我们这个民宿是在清朝中期徽派房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特别聘请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倪正兴修复木雕,尽量保持原来的旧貌,房间里面都是比较现代化的内饰,游客也很喜欢我们这儿的民宿风格,在旅游旺季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提起思诚书屋69号民宿的装修思路,民宿相关负责人王晨满脸自豪。目前,该民宿已入选2024年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名单。

在距离69号民宿不远处的红霞农家乐里,同样上演着“古宅焕新机”的故事。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古屋中,程祥月、程红霞夫妻俩经营着农家乐,像祖祖辈辈一样继续把老房子保护好传下去。古色古香的徽派老房子和用柴火灶烹制出正宗徽菜,让游客感受到不一样的“徽味风情”,光去年暑期两个月,农家乐的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据了解,目前仁里村高端民宿和农家乐已发展至12家。

重塑经营业态,打造新兴产业

涮洗杯具、备好珍珠、倾倒粉末、加入牛奶,在仁里村程鱼落院,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交响曲。这座院子,是村书记程子维父母的闲置房屋,经流转租赁到了奶茶店店主杜蓓蓓的手中。

“祖传下来,弟兄四五个,只要有一个不同意,这件事就难办。”程子维书记谈到房屋流转的问题,打开了话匣子:“由于村里人并不了解村委会在做什么,所以通过做些业态,去招商引资和引入学生、游客,让村民赚到钱,他们才信任我这个书记。”

程子维书记向实践队员介绍仁里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仁里村积极推动闲置资产活化利用,灵活采取流转租赁、自用自改等方式,推行“村集体+国有企业”“村集体+社会资本+国有企业”“村民+村集体+各类资本”等运营模式,布局名人馆、陶瓷体验店、清咖书屋、非遗市集、农事采摘等多种业态,新建民歌民谣部落、围炉煮茶等7个新兴业态,每年吸引研学人员3万人次以上。

厚植发展根基,绿色生态护航

光影的色温绘出古村的轮廓,欢笑的语调高歌田园的风光。在仁里村的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大人带着孩子游玩的温馨场面。仁里村以“地域性、文化性、特色性”为乡村风貌建设目标,依托田园风光,打造一系列如水乡体验园、亲子游坊等绿色生态体验项目。

其中,通过乡村旅游活动、农业采摘亲子研学、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三产融合样板区的开设、“枪林弹雨”“八仙过海”“仁里小火车”等游乐设施的兴修,可逆手法的采用,仅去年“五一”期间仁里景区就接待游客2.9万人次,既提高了村集体的收入,又满足了村民的务工需求。

实践队员在亲子游坊体验仁里小火车项目

“有困难、找书记”,这是仁里村村民共同的想法。除了发展产业,仁里村在村委会的带领下还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花朝会、抬汪公、舞狮、民歌等一批民俗文化活动。据统计,2023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36.65万元,经营性收入181.93万元,经营性收益84.69万元。

仁里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依托丰富而厚重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融乡村旅游、特色研学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创新思路、创新路径,构建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农村发展的活力和乡村振兴的动力,一幅生态美、文化兴、产业旺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