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下午,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赴芜湖荷塘社区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传承非遗文化扎染课程,此次活动不仅旨在为小朋友们提供乐趣,更是为了深化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爱好,特别通过学习扎染技艺,让每位参与者能亲身体验这一古老技艺的魅力。
在扎染的世界里,每一寸布料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那深邃的颜色,如同夜空中的星辰,闪烁着神秘的光芒;那自然的纹理,如同山川大地,展现出大自然的韵律与节奏。每一块扎染布料,都是一幅独一无二的画卷,诉说着不同的故事,展现着不同的风情。
活动当天,陶玉雯老师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扎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制作方法。她详细讲解了扎染的步骤,并且准备了若干白色方布,蓝色染料,皮筋,等材料,包括浸泡、捆扎、染色、拆皮筋等,让孩子们对扎染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陶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跃跃欲试,准备亲自体验这一传统技艺。
课堂上,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手中的白布折叠、捆扎,形成各种形状。随后,他们用蓝色的颜料为布料上色。在等待染料渗透的过程中,孩子们兴奋不已,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呈现出美丽的花纹。
经过一番努力,孩子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扎染作品。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拆除扎线,展开布料时,一件件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呈现在眼前。孩子们欢呼雀跃,为这份意外的惊喜而激动。
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孩子们的成果,陶玉雯老师提议将扎染作品晾晒在社区公共区域内。于是,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挂在了社区的晾衣绳上,五彩斑斓的布料在阳光下随风飘扬,吸引了众多居民驻足观看。
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对民间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长们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观,希望社区能多举办类似的活动。
陶玉雯老师表示,扎染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次活动,她希望孩子们能在实践中传承和发扬扎染技艺,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
此次活动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不少家长表示,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在陶玉雯老师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将热爱民间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遇见扎染,布里生花,体验非遗”唤醒民族记忆,传承古老工艺。扎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一步一染,一绢一韵,遇见扎染,邂逅扎染美,它博大精深,它朴素典雅,从一张不起眼的白布经过一道道简洁明了的染色程序变成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花布。如此奇妙,又如此美丽。
“你永远都猜不到扎染打开之后的样子,每一块布都是独一无二的”。靛蓝之美,布里生“花”。“扎”一束童年,“染”一抹快乐。当艺术和文化碰撞,智慧与自然融合,且看,每一抹染料的缤纷跳动;且听,每一寸染布的绽放密语,宁静午后,孩子们与温婉唯美的扎染工艺初次邂逅,在美好的生活中寻找美、创造美,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孩子们在优秀的传统文化里浸润、滋养。感受传染
文化的独特魅力,用童真话语传递着艺术的真谛!(柳月月 朱宇欣 张珊 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