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安徽这样干,连获三年“好”评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程茂枝 通讯员 沈慧 熊家璇 蒋向华 2024-07-15 17:19:56 责编:程茂枝 许梦源

近日,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透露,安徽在2023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再获“好”的等次。这也是过渡期以来,在国家开展的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安徽连续第3年取得“好”的等次。

三个“好”字的背后,既有省委、省政府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一系列有力、精准的举措,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干部群众的辛苦付出,正是全省上下“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换来脱贫群众稳稳的幸福。

7月12日,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葡萄种植大户陈春凤带领家人在自家25亩"阳光玫瑰"葡萄地里精挑细捡摘除每串葡萄间劣果便于套袋。近年来,皖北农民充分利用政策扶持,先后引进栽种巨蜂、夏黑、提子、阳光玫瑰葡萄新品种,亩收入1-5万元。 张从本 黄斌 摄 

发展产业走稳增收路

10年前的2014年,当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那一刻,长丰县杜集镇庙后村炮岗组村民李海峰觉得灰暗的生活迎来了一线曙光。此前,因妻子患尿毒症,治疗费用高,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李海峰有股不服输的干劲,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人及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在2016年实现了脱贫。此后,在产业脱贫政策的支持下,李海峰种植西瓜、萝卜等经济作物,投资虾塘养虾,投资建设养殖大棚饲养鸡、鸭、鹅,村干部也积极帮助申报产业奖补,合理利用小额信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真正实现了产业脱贫致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在杜集镇,还有很多像李海峰这样的脱贫户,靠发展产业走上了稳定增收的路子。杜集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任务,坚持因户施策、“四带一自”发展模式,积极开展产业帮扶。2023年申报经营主体带动户增收1户,奖补资金0.02万元;自种自养303户,奖补资金30.35万元。

记者从省相关部门了解到,自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我省狠抓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持续超过国家要求,资金项目进度始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我省扎实推进脱贫地区产业帮扶“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截至今年初,全省脱贫地区现有产业帮扶项目3.17万个;全省脱贫地区发展种植业2875万亩、畜类养殖5194万头、禽类养殖9.7亿只、水产养殖976万亩,带动脱贫户等帮扶对象人均直接增收3456.1元。

7月12日,阜阳市颍东经济开发区一家家具企业车间内,工人在赶制家具订单产品。近年来,颍东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优惠政策吸引创业者、能人等在乡村开办“微工厂”“共富工坊”,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宿飞摄

就业帮扶增强内驱力

“没想到,到账这么快!”几天前,在江苏南京打工的小丽收到一笔500元的转账。原来,是之前申请的跨省就业交通补助发下来了。

小丽家是安徽省霍邱县石店镇井岗村的脱贫户,一年前大学刚毕业的她成功入职了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刚入职,每个月只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为了节省来回一趟两三百元的路费,小丽很少回老家。一天,小丽接到了井岗村村干部的电话,告诉她符合跨省交通补助的申请条件,只需要提供6个月以上的省外务工证明就可以领取500元的交通补助,于是小丽按照村干部的要求提供了相关证明材料和银行卡号,很快就收到了补助到账信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还是要增强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石店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该镇扎实落实建档立卡人口就业帮扶政策,全面摸排脱贫劳动力人口基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对已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口大力宣传跨省交通补助政策,对尚未务工的年轻劳动力人口落实技能培训、介绍就业、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对年龄较大或行动不便的半、弱劳动力人口提供乡村公益性岗位,同时石店镇妇联对接镇域内手工作坊建立巾帼共富工坊,为在家陪读的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据了解,围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我省加强务工就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就业帮扶车间建设管理、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等,全省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截至2023年底,全省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就业194万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25.6万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地就近就业。925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3.3万人,其中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2万人、占比36.26%。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拓展就业,加强项目监管,吸纳更多脱贫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获取稳定劳务报酬。

合力帮扶压茬促振兴

“希望第九批选派干部尽快把村情了解透彻,早谋划、早行动,坚持小切口、大民生,进一步盘活和提升已有的工作基础,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7月8日,在第九批选派干部到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任职见面会上,岳西县卫健委负责人如是要求。

发展富民产业、解决群众难题、创办“田园夜话”……此前3年,第八批选派干部和田头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广袤的田野上,写下了一个个“春天的故事”。

“自从驻村工作队给我们介绍了高产茶栽插技术,我家里的茶叶收入比往年增加了5000元,高产茶 (鲜叶)价格高,能卖到90元一斤。每年采完高产茶,正好赶上采本茶,加上本茶的收入,整个采茶季节就能挣到两万元左右。”田头村村民蒋银玲开心地说。“路灯安好了,晚上出门都方便多了,村庄也变得更美了。”每当夜幕降临,看着一排排路灯照亮家门,田头村老党员程余根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

为最大程度凝聚发展合力,我省接续推进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单位定点帮扶、驻村帮扶、县域结对帮扶、社会帮扶等“五大帮扶”。2021年以来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26.8亿元、帮助引进92.7亿元、购买和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31.3亿元。2021年,全省派驻3334支工作队,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9840人扎根乡村,压茬推进乡村振兴。

据了解,2020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衔接资金677亿元,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持全面推进网格监测、数据比对、动态管理、精准帮扶和风险防范“五个常态化”,落实兜底式帮扶和开发式帮扶相结合,近七成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稳定消除。同时,突出产业就业帮扶,做好做活“土特产”文章,纵深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注重“志智”双扶,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2020年的11659元增至2023年的17872元,年均增幅15.3%,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