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非遗项目“下塘火狮”正以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见证着这座千年古镇的本色与魅力。
在下塘,火狮的传承有200多年的历史,深受人们的喜爱。祝寿、节庆、开业酬宾都会请火狮表演,场面十分热闹。“火狮是下塘独有的,和其他狮舞最大的不同就是‘火’字,火是灵魂。”下塘火狮传承人裴章顺介绍道。自十几岁起,他便开始学习舞狮的动作,并在20岁时跟随父亲四处表演“下塘火狮”,至今已超过50年。
舞狮的文化内涵不断更迭,但一招一式的基本功依旧如初。作为下塘火狮的第三代传承人,裴老坚守着火狮的表演和制作技艺。“双腿、单腿、坐头、夹腰等动作都需要收脚,练好以后狮尾举起狮头时就会更轻松。收脚的动作看似简单,却很考验臀部、脚部和腰部的力量。”裴老说。舞狮讲求定力,扎马步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在日常训练中,扎马步是规定动作,也是每个舞狮人的必修课。“腿定得住,脚收得稳,才能把动作做标准。”
文化的传承需要坚守、更离不开创新。走进下塘镇南圩社区村史档案馆,下塘火狮被陈列在最醒目的位置。村史馆详细记录着下塘火狮的制作技艺,眼睛、眉毛、狮毛、狮身......每一项制作都非常考究,裴老对此谙熟于心:“以前的狮身都是用粗布一针一针地缝上去的,布料材质和颜色不同;在用的是丝绸,柔和很多,舞狮的动作也会更加顺畅。”
近年来,为进一步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下塘镇在保护利用非遗文化上下功夫,积极挖掘特色非遗资源,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持续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志愿活动。
2024年5月,下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火狮耀下塘”主题活动,邀请裴章顺老师为青少年带来一场关于火狮的知识分享与体验活动,在他们心中种下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种子。此次活动,不仅让每一个青少年感受到火狮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在他们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在下塘,以裴老为代表的资深艺术家正致力于培育新一代的“匠人”,这些新匠人将继续传承和发展非遗与民俗文化。
青州社区的工作人员倪晓龙聚集了一群热情的年轻人,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火狮舞蹈更加吸引人,特别是如何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支舞狮人才梯队,让年满十八岁的青年成为火狮技艺的中坚力量,而对孩子们,我们则着重讲述火狮的故事。”倪晓龙解释道。通过各年龄层的广泛参与和专业指导的结合,下塘火狮一定能生机勃勃,发扬光大。
厚植人才沃土、传承后继有人,这既是全社会的深切期盼,也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遗的重要基础。随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深入,非遗传统民俗文化正在不断焕发新生机。下塘烧饼、下塘火狮、古址遗迹等一个个带有着“下塘特色符号”的内容,正从“养在深闺人未识”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未来,下塘镇将更加重视非遗工作,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群众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文明基因,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石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