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隅镇:风雨中筑起“红色堤坝”
来源: 赵玲玲 2024-07-01 15:37:42 责编: 何兰

深夜,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各村(居)防汛应急指挥所内,灯火通明,一场人与洪水的较量正在进行。

截至6月29日18时,香山村境内香口长江水位已达18.52米,超警戒水位0.92米,香隅镇防汛形势骤然紧张。连续不断的降雨、居高不下的水位、接连发布的预警,让这座长江之滨的小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疾风骤雨中,香隅镇广大党员干部、“红领乡邻”及志愿者们挺身而出,他们闻“汛”而动,迅速投入到防汛抢险的战斗中。

46fbbf09c5464b1c7c4d03e57e4894b

党旗在香口大堤防汛一线飘扬

70075abbd8b4edbe0f9a50588189154

香隅镇党委委员王超夜查地质灾害点转移人员是否返流

3e5c3014d1b095c0f0ffb5666c60b3f

联峰村河墙发生塌方,志愿者现场设置警戒线、并提醒过往村民

d2328fd9f5138138e8cdc81072d86b6

香泉村人员清理道路积水

2ee448f88aa9e279bccedc9c707e71c

长江大堤外水位已漫至村组道路,香山村党员先锋队在风雨中设置警戒线

他们“迎风雨”而行,24小时驻守大坝

“想在前、备在前、抢在前,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举措,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是香隅镇防汛工作的指导原则。在防汛一线,党员干部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原则。

“14座防汛临时活动房已安装完成,指挥所全体成员已做好24小时驻守准备。”在临江村有庆圩防汛大坝上,勾机上下调整穿梭,把房屋准确“投放”大坝平台处,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该镇广大党员干部的“临时住所”。

汛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自入“汛”以来,香隅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防汛工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联系村领导现场调度,各方面力量全面集结,20支应急救援队伍迅速成立,400余名广大党员干部、“红领乡邻”及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在水库山塘、坝顶圩区、指挥中心、清障现场,留下一个个昼夜奔忙的生动剪影,成为风雨中最坚实的依靠,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感激。

他们半夜转移群众,众志成城保平安

“迅速转移群众,不能有丝毫懈怠!”22日夜间,党员先锋队巡查时发现联排村民屋后有泥沙被雨水冲下,指挥部迅速反应,高效应对,当夜,共有11户18人被转移安置。

“辛苦你们了,这么关心我们的安全,还免费提供吃住,真的太舒心了。”转移至香隅宾馆的铜顶村村民汪敏慧躺在干净温暖的床上不住地感激。

“只有你们转移了,我们心里才踏实。”在安顿好避险人员后,香隅镇党委委员王超不顾奔波劳累,连续多日冒雨入村,排查地质灾害点位、夜查转移人员返流、督导防汛应急物资等情况。

“铜顶村组道路出现地面塌陷,请绕道通行。”“香山村低洼地段出现水淹路面,请有序开展搬离。”在村庄内,党员先锋队挨家挨户地走访,一条条信息通过他们的传递,及时准确地送达群众家中,为群众的安全撤离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目前,该镇共转移存在隐患点51名群众。

他们是党员干部,党旗所指处,就是冲锋之方向。“圩内是就是3万亩良田,有100余户居民,必须尽快排出积水!”在新修建的老虎闸站,13台泵机正以每秒40立方的速度加快排涝。为保障闸站24小时正常开机运转,党员鲍雪斌吃住都在站内。

他们紧急清障除淤,抢险救灾保家园

“我们是党员,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清障除淤的第一现场,总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香泉村王村组通往桥上组的过桥涵洞因积水较深,人车均无法通行,党员陈永胜、计民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停好摩托、穿上雨衣,用力挥动铁锹,不到一个小时,一条排水沟迅速挖好,道路很快被抢通,两人的衣衫也已被汗水完全湿透。

“白茆水库道路出现塌方,需要尽快改道施工。”“铜顶村新屋组进组道路出现塌陷,请马上安排人员前来。”强降雨导致该镇多处突发道路塌方、漫水、塌陷、树木倒伏等30余处,党员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连续奋战,确保道路通畅和通行安全。

在防汛一线昼夜未息的奋战中,香隅镇的党员干部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构筑了香隅镇此次防汛抢险行动的温情底色,用责任和担当为群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堤坝”。(赵玲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