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马甲”志愿服务到“田间地头”政策宣讲,从创新形式的理论宣讲到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近年来,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保定街道始终坚持以“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为导向,以文明实践“3+”模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谱写精神文明新华章。
图为群众观看戏剧表演
“阵地+”,绘制“文明实践矩阵图”。每到周末,保定街道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成了村民们的聚集地,群众出门步行不超15分钟,就能找到一处文明实践场所。近年来,保定街道统筹盘活各种资源资产,推动文明实践“触角”向“小阵地”延伸,挂牌成立1个街道实践所和8个村(社区)实践站,设立12个村(社区)实践点,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明实践矩阵。
“学理论、看展演、享服务……”一个个实践站的建立,用“小故事”讲述着“大道理”,用“土办法”传播出“新思想”,用“金点子”助推了“新发展”,实践站成了群众的“精神加油站”。
图为“积分超市”
“队伍+”,唱响“志愿服务好声音”。“以前做好事总担心别人说我爱表现,现在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我用积分在积分超市兑换的油、米等生活用品够用一年了。”谈起志愿服务的好处,村民王阿姨喜上眉梢。近年来,保定街道通过探索“爱心存折”“积分超市”等项目,凝聚向上向善力量,做到了服务队伍从“有”到“优”的转变,用“微力量”汇聚成文明实践“大能量”。截至目前,保定街道拥有志愿服务队伍64支。
如今,“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保定蔚然成风,“红马甲”绘就街头巷尾一道靓丽的“志愿红”,涌现出“红帆船”“同心家园”“红乡亲邻”等一批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品牌项目。
图为在“渡江第一船”纪念馆开展理论宣讲
“活动+”,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为了贴合基层实际,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保定街道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将宣讲课堂搬进“渡江第一船”纪念馆、田间地头与社区广场,用乡音传递党的声音,用本地方言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让“高大上”的理论变得接地气、通俗化。
一次次形式多样、生动精彩的理论宣讲;一支支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进村入户;一个个文明实践阵地,让群众随时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陶冶心灵……一系列可常态化开展的理论宣讲形式不断涌现,不但开阔了群众的视野,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辐射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由志愿服务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促进邻里团结,让基层治理动起来、活起来。
实践,因文明而温暖,文明,因实践而多彩。保定街道用心用情,扎根群众,让群众在“好听、好看、好玩”中得到精神和生活的“实惠”,不断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亮文明新风尚。(万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