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的核心要义,也是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推进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一贯遵循的基本原则。近年来,作为池州市第一家街道级的志愿服务联合会——秋浦街道志愿服务联合会通过建组织、拉队伍、办活动、促长效等一系列具体实践,总结出志愿服务“四好”模式,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之花常开常新。
搭好舞台,让“我搭台、你唱戏”有地可去。“行政主管+社会运营”。首次尝试以街道作为志愿服务联合会业务主管单位,旨在扩大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有效资源的链接面,破除联合会登记之初极易出现的资源匮乏、受众不广、项目单一等先天问题。鼓励联合会按社会组织管理章程规范运行,全面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志愿服务队伍培育、骨干志愿者挖掘等工作。“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线上”打通三条渠道,串联起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受益者:微信群以志愿信息发布、创投项目申领、志愿者交流互动为主;线上公益引导以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质效的全过程培训为主;“卓尔益帮办”微信小程序开通志愿服务预约通道,让有特殊需求的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志愿服务的便利。“线下”通过设立志愿服务站点、展台等,将各类志愿服务送进小区、送进楼栋、送进居民家中。
聚好人才,让“你有求、我有应”有人可用。组建核心志愿服务队伍。通过招募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大量聚拢各类社会资源、公益资源和行政资源,将已加入的会员同步转化为核心志愿服务力量。凝聚骨干志愿服务队伍。以街道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主体,牵手各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将网格长、网格员转化为骨干志愿服务力量,旨在提升社区自有力量对志愿服务事业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培育楼栋志愿服务队伍。将志愿服务的阵地延伸进楼栋,加大对楼栋长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一楼一长”运作,号召本楼栋的在职党员、热心居民、在校大学生走出家门,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挖掘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根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岗位实际等,专项组建涵盖法律服务、医疗救助、教育培训、文化指导等专业领域的服务队,致力于提供更加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内容。目前,秋浦街道志愿服务联合会已有会员83个,其中团体会员59个;组建志愿服务队40支,其中专业服务队9支;注册志愿者3000余人,其中骨干志愿者400余人。
办好活动,让“你也来、我也来”有事可干。有效资源的大量注入是联合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障,一方面大力链接政府、社会、企业等各类资源,广泛承接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聚焦群众现实需求,通过定向编制志愿服务项目、公益“微创投”项目、开设专场活动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源主动加入。同时注重“双向互补”,既让志愿服务为群众而办,又让群众自愿加入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实践中,联合会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推出“129N”运作模式。“1”即一个宗旨,对标“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基本宗旨;“2”即线上、线下两类平台共同发力;“9”即发挥九支专业志愿服务队的核心力量;“N”则聚焦服务项目,将推动联合会组织焕发活力、长效运行的根本落脚点放在志愿服务项目上,通过项目的类型多、场次多、受众多、志愿者多等,将志愿服务主体从“一元”变为“多元”,让服务项目实施从“独唱”变为“合唱”。
建好机制,让“我之志、你之愿”有章可循。建立联合会规章制度,设置秘书处、项目部、培训部等“一处七部”组织架构,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同步出台《工作制度》《理事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20项规章制度,保障志愿服务工作常态长效运行。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制定志愿服务“时间银行”积分发放标准,依托各社区“爱心超市”“微银行”等平台,及时为志愿者发放、兑换积分等。截至目前,在联合会的大力推行下,秋浦街道各社区已全面规范建立“积分发放——积分登记——积分兑换——物资筹集”一整套工作机制,推出“你的心愿我来领”“微心愿大家圆”等创新举措,有力保障了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建立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延续机制,结合秋浦街道“智慧社区”试点工作,聚焦“老小残困”特殊群体,以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为重点,以骨干志愿者为主力,确保“线上点单、线下服务”不断档。今年年初,联合会对8户有需求的高龄独居老人加装“智能门磁”,让跟踪服务更有实效。
接下来,秋浦街道志愿服务联合会将从队伍、项目、机制等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全面加强志愿者培训与管理、有效汇聚更多社会资源、创新落实项目开展方式、完善志愿服务评价机制等具体举措,力争志愿服务队伍再壮大、志愿服务项目再新颖、志愿服务质效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