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起,本报策划推出了“‘皖’美乡村入画来”全媒体系列报道,选取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中具有代表性的村庄,邀请青年学生走进示范村,以艺术视角为示范村画像;邀请示范村村民畅谈心目中的和美乡村,并据此生成AI图片,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同时,通过调研采访推出系列视频、图文报道,全方位展示“皖美”乡村群像。继“‘皖’美乡村入画来”第一站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之行后,6月14日、15日,全媒体报道组又来到了活动第二站——凤阳县小岗村。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程功乐、聂文静,走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用画笔捕捉和展现小岗村的时代之变、振兴之美;小岗村“95后”讲解员严妹,则引领着直播镜头,打卡当年农家景区、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等地,将小岗村的红色历史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在小岗村采访调研期间,我们强烈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土地,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他们有才华,有梦想,更有着和“小岗精神”一脉相承的闯劲和创新意识,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的“小岗青年”人生样本,成为这片广袤土地上最美的风景之一。
青年学生聂文静作品
“兴农人”用汗水绘丰图
春争日,夏争时。6月中旬的小岗村正迎来夏种好时节。
在一大片平整开阔的高标准农田里,周地帅驾驶着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秧苗从苗盘上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进水田里,一行行、一排排,为稻田披上生机勃勃的“新装”。
程功乐和聂文静忍不住拿出画笔,勾勒起眼前这一幕“现代农耕图”。
这几天,是周地帅最忙的时候。
“600多亩小麦刚收回来,地整好后,留100多亩旱地种黄豆,剩下的种水稻,这几天正忙着插秧呢……至少还要忙半个多月。”太阳底下,周地帅圆乎乎的娃娃脸被晒成了古铜色,他伸手在脸上一抹一甩,汗水在尘土里砸出一朵朵小“浪花”。
一转眼,34岁的周地帅已经和土地打了六七年交道。
2018年,周地帅还在矿上上班,见岳父程夕兵种地太累,就时常帮着“打打下手”,“刚开始,我总劝岳父不要种地了,太辛苦。他说,身为一个农民种了一辈子地,不种地干什么呢?这句话对我刺激很大——不让土地撂荒,是农民的本分。”周地帅说。
也因为这句话,周地帅考虑再三,最终辞了职,回村当起了“新农人”。
回村不久,正赶上小岗村实施高标准化农田建设,程夕兵流转的土地增加到600多亩,零散的土地连成了片,路和水渠修到了地头,机械化操作越来越普及,爷俩分工协作,将家庭农场经营得风生水起。
这些年,家庭农场先后购置了植保机、收割机、拖拉机、插秧机、烘干机等十几台大型机械,除了自用,还为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地大了、好种了,成本下来了,产量提上去了。”周地帅算了笔账:“拿插秧来说,以前人工插,一亩地至少要300多块钱;现在用上插秧机,一亩地也就100多块钱。”
今年,家庭农场里又新添了一样“高科技”:一座占地690平方米的电气化智慧育秧中心。
这座已经派上用场的智慧育秧中心,由国家电网凤阳县供电公司、小岗村村委会、小岗村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研发建设,一期布置有移动苗床8组、总面积约1050平方米,可摆放苗盘5600个,一茬培育出的秧苗可供300亩土地种植使用。
“有了这座智慧育秧中心,清明前就能育秧,室内有操作柜,设置好后,降温增温、缺水缺肥都不用管,全自动化,手机下载一个App,几里地外就能控制。”说起智慧育秧中心的好,周地帅一脸兴奋。
多年历练,让周地帅“蜕变”成地地道道的“新农人”,如今,在“不让土地撂荒”的本分上,他又生出了更大情怀——要做小岗村的“兴农人”。
“我想建一个加工厂,将自己种出来的水稻加工成大米,自己包装,用自己注册的商标,做成小岗村自己的品牌。”在周地帅看来,打造出优质农产品自主品牌,将会助力小岗村农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在小岗,像周地帅这样对土地寄予更大梦想的年轻人还有很多——“80后”徐文庭建起了甲鱼生态繁育养殖基地和甲鱼预制菜公司,未来3年力争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90后”高宏伟管理着智慧农业产业园,应用恒温恒湿控制、无土栽培等技术,让高附加值番茄摆上城市精品超市货架;“85后”杨伟领着众多年轻主播,在小岗村电商直播基地里销售蒸谷米、小岗粉丝、御膳麻油等地方特色农产品……
在周地帅眼里,播下希望的小岗村很美,迎来收获的小岗村更美,“看到遍地稻子熟了,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垂着,特别开心,心想着又是一个丰收年呐。”
站在夏风轻拂的田间,他向两位安师大的美术生发出邀请:“到那时,欢迎你们再来,为小岗多画几幅丰收图。”
青年学生程功乐作品
返乡青年的“小岗制造”试验
小岗6月无闲人。
“90后”吴斌也在忙,他耗时一年多研制开发出的甜菊叶茶,试卖大获成功,这两天他正忙着在网上开店。“我的‘小岗礼’品牌即将迎来全网发售。”吴斌难掩兴奋地说。
小小甜菊叶茶,为何让吴斌这么上心?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2016年,吴斌退伍回乡。2018年,他在小岗村“当年农家”景区旁开起了“农家味菜馆”,由于位置好、游客多,饭店里顺带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卖得特别好。
这其中,20块钱一小袋的“干甜叶菊”表现格外出色,“这些干甜叶菊是我在村里农户家收上来的,网上买来包装袋,贴上订制的‘小岗礼’标签,摆在饭店货架上卖,利润还可以。关键它并不是主打产品,却卖得很火,一年能卖1000多袋。”吴斌说。
近些年,“0糖0卡”饮食理念越来越流行,甜菊糖成为网红级天然代糖,能不能让自家货架上的干甜叶菊也站上潮流风口?吴斌开始了尝试。
干甜叶菊的制法传统又简单,就是晒干,缺点是易氧化、易碎,开水冲泡后有一股草腥味,很多人接受不了。吴斌心想,如果按茶叶的加工方式做成“甜菊叶茶”,或许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2023年5月,吴斌从农户手里收了2700多斤甜叶菊鲜叶,跑到滁州施集镇,委托一家茶厂炒制出400斤“甜菊叶茶”,泡开一尝,不仅草腥味全没了,还自带一缕清香。
这批“甜菊叶茶”卖得出奇好,不仅很多人回购,还吸引来两家代理商,对方通过私域渠道很快卖完,又来要货。
这时,吴斌已经在考虑来年如何实现大规模“量产”。
今年5月,吴斌加工出1200斤“甜菊叶茶”,换上了新铝罐包装,30克一罐,罐体裹上淡黄色包装纸,上面印着出品方、生产方、地址电话等信息,还印上了新的“小岗礼”商标:一片绿叶托着一个门楼,下方3个楷体黑字“小岗礼”——绿叶代表着有机健康,门楼是小岗村的地标建筑,简单,纯朴,原生态,不花哨,这才是吴斌想要做的“小岗礼”。
“小岗制造”是一个酝酿多年的梦想,如今,这4000罐“小岗礼”甜菊叶茶,让梦想照进了现实,也激发了小岗青年的更大雄心,“我准备吸引农户多种甜叶菊,明年我要建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让它成为小岗村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自主品牌,百分之百小岗制造。”说到这里,吴斌眼神里满是期待。
“小岗制造”香不香?香。在小岗青年的梦想加持下,越来越多的“小岗制造”正跑出加速度:在小岗产业园蒸谷米公司,一袋袋“小岗”大米包装好,按订单发往全国各地;匠心葡萄、小岗蓝莓部分定植;垚鑫甲鱼二期项目即将竣工……小岗村种植养殖产业更加丰富,农产品类目更加多元,“二产”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岗村丰收印象(AI绘制)
和家乡一起“大有作为”
小岗村里的年轻人,都有想法,都在努力。
1986年出生的韩正亮,是土生土长的小岗村人,在村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从事了多年的“二产”,如今担任起了“小岗村宿”负责人。转型的初衷,同样是想和小岗村的文旅产业一起有所作为。
“小岗村宿”所在位置,原叫小韩庄,2022年,小韩庄整体迁出,小岗旅投、滁州亭城文旅、安徽农道共同参股成立了小岗村乡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在这块157.8亩的宅基地上打造出一座江淮民居风格的高端民宿。
两年过去,“小岗村宿”已成小岗村新的热门打卡点,游客来到这里,只觉有风有水,自生安宁淡泊,又见竹桃掩映,恍如画里人家。
这里也成了两位美术生运墨用彩最多的地方。聂文静用“地里长出来的田园诗”来形容“小岗村宿”的美:“远处是广阔的田野,眼前是错落的民宿,在落日余晖映照下,引人沉浸,令人陶醉。”
韩正亮觉得,小岗文旅产业大有作为的时刻正在到来:“小岗正在创建5A级景区,小岗村宿正好填补了硬件短板。村宿南边的研学基地已开工建设,加上我们已有的当年农家、大包干纪念馆等红色旅游版块,农业采摘、葡萄节等生态旅游版块,小岗村文旅产业已经完成了深度融合,正在发力。”
村宿的池塘里,一株株粉荷开得正好,让忙碌的韩正亮不由得停下脚,怔怔看了半天,无限感慨:“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我从小在这长大,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小岗哪哪都很美,都是风景。”
“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这句话,对于“95后”严妹来说,有着更特别的体会。
1997年出生的严妹,是村里的“包三代”,她的曾祖父严家芝、祖父严金晶、外公关友申,都是当年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带头人。
2019年起,严妹开始在村里担任讲解员,为众多游客讲述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光荣村史。
2021年9月,严妹被借调到刚开馆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担任讲解员,被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二楼,负责讲解的内容时间跨度是从1949年到2008年,在改革开放内容中就有小岗村。
那是一幅巨大的《十八颗红手印》浮雕,18位农民围着破旧的桌子,准备在一张褶皱的薄纸上依次按下手印——1978年冬日发生的这件大事,成为百年党史上的“安徽印记”。
“每当我领着参观的人群走到浮雕前,都特别激动,特别自豪,我当然不会对游客说这里面有我的祖辈,但我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小岗村的村史,我的家史,还有我的个人成长史,都融为一体了。这种感觉特别奇妙,特别棒。”
置身小岗,程功乐同样感觉到“奇妙”:“在这里,能真切地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这里是创作的宝库,能给予创作者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视觉感受。”
她想起严妹说过:“我们村每年年底都开分红大会,村民们笑得最开心。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小岗村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