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头条
肥东县多措并举为困难家庭“输氧造血”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长福 通讯员 高桢 2024-06-14 18:24:13 责编:冯长福 许梦源 谷京荣

今年4月份,肥东县桥头集镇梅山社区居民陈贵(化名)被医院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加尿毒症,住院治疗后,农村居民医保报销了一部分费用,自费支付3万余元。获知信息后,社区民政专干上门协助陈贵的家人履行申报程序,镇民政所按规定时间审核审批,很快将陈贵纳入低保待遇,大大缓解了其家庭经济之困。同时,镇村两级积极配合县民政局上门入户复核,针对自付部分,确认其可享受一次性临时救助,并于5月份将救助资金打卡发放到户。

在复核审批卷宗时,该县低保中心梁勇、武立霞等人,对镇村两级经办人员的工作效率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在今后入户走访中,要详细了解对象户的诉求,力求做到不让一户出现返贫。

“罗大爷是社区分散供养的农村特困户(五保户),今年春季因病住院,自己支付了一部分费用。按照政策,可给他安排一次临时救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桥头集镇民政所所长关宏杰介绍,救急难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帮扶或提供转介服务,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保边缘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人口给予应急帮扶,这一政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对象户享受到民生资金带来的保障。

“多亏了政府的低保好政策,我才能安心地上大学。自从家庭遭遇不幸,我们姐妹就感到很无助,是社区和镇上民政部门及时为我们办理低保手续,才让自己能安心读书,完成学业。”来自安徽一所医药高等院校的学生小宋道出了心里话。同样,在审核审批程序中,工作人员对镇村两级契合大数据平台信息,及时为姐妹俩解决低保待遇的高效服务给予好评。

近年来,肥东县通过民政系统数据监测、网格管理、上门排查、优化服务等手段,实现对困难群众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对独居、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开展每月1次的探视走访“敲门行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落实“单人保”政策。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对已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按照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50%扣减就业成本。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全县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给予6个月的低保渐退期。

肥东县还加强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民政局与县乡村振兴、残联、公安等部门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建立低收入人员信息与低保对象信息平台对接机制,定期做好低保人员信息和防返贫监测户信息比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进行反馈,并立行立改,杜绝“漏保、错保、漏救”现象出现,把好监督关。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该县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汪顺说,今年县民政局牵头承办社会保障和困难群体救助两大类6项民生实事内容,其中,规范确定和调整低保标准项目和救急难互助社项目,是兜底保障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全县城乡低保标准已从上年度每人每月843元提高至881元。截至目前,在册低保16543户24779人,累计发放低保金9534.05565万元。

全县乡镇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以及社区救急难互助社备案程序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汪顺表示,肥东县将以救急难互助社为平台,逐步实现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的有效衔接,从而构建“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格局,让困难群众生活更有保障,通过主动发现,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