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皖北携手打造“文旅圈”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程茂枝 2024-05-21 17:17:07 责编:程茂枝 胡明兵 夏朝阳

构建“一环三带十区”格局,打造多样化产品新体系;淮南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拟建4A级特色旅游景区;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村庄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着眼未来几年乃至更长时期,构建 “一环三带十区”发展格局。同时提出,淮南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拟建4A级特色旅游景区。

构建 “一环三带十区”格局

《规划》立足当前可能可行,着眼未来几年乃至更长时期,整体设计基本思路、发展定位、主要目标,提出构建 “一环三带十区”发展格局。

“一环”即一个大环线:构建皖北区域旅游大环线,同时规划东部、西部两个小环线。“三带”即“三条旅游带”:打造淮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安徽段)文化旅游带、江淮运河(皖北段)文化旅游带。“十区”即培育十大文化旅游集聚区:亳州古城康养休闲旅游区、“天下道源”文化旅游区、宿州埇桥-淮北柳孜隋唐文化旅游区、“萧县-砀山”农文旅融合示范旅游区、阜阳“一湖两河一洲”产城景融合型旅游区、“八里河-管仲园”文化生态旅游区、淮南“寿县古城-武王墩-八公山”楚汉文化旅游区、淮北“中心湖区”工文旅融合示范旅游区、蚌埠“荆涂山-龙子湖”文化休闲旅游区、凤阳大明文化旅游区等十个鲜明特色的文旅集聚区。

“四大行动”提升旅游能级

《规划》提出,将以开展大景区提升、大项目建设、大企业培育、大招商突破等为抓手,大力提升旅游发展能级。

其中在大景区提升方面,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高起点建设明中都皇故城、寿春城、双墩、禹会村等考古遗址公园,改造提升存量旅游景区,新建一批特色旅游景区,培育亳州市汤王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旅游度假区。大项目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大运河(安徽段)国家文化公园、引江济淮生态旅游廊道、亳州中医药养生休闲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创新建设一批文旅融合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新业态项目。

在乡村旅游发展上,《规划》提出,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精品旅游村、特色民宿、主题农场(庄园)和乡村旅游商品,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村庄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同时,还将创新发展融合旅游产品,培育康养、教育、交通、工业、科技与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构建“走进皖北 感悟先秦”之旅、风情淮河之旅、探秘大运河之旅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此外,《规划》提出,将塑造“风情淮河·传奇皖北”区域品牌,培育“走进皖北·感悟春秋”产品品牌,主打“畅游皖北·乐享生活”要素品牌,积极创建“安徽有礼”品牌,创新举办一批节庆活动等。

武王墩墓拟建4A级景区

近日“大火”的武王墩墓旅游开发也被写入《规划》。武王墩墓位于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是迄今经过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高等级墓葬。专家认为,墓主基本锁定战国时期的楚考烈王。2022年,武王墩墓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根据《规划》,淮南“寿县古城—武王墩—八公山”楚汉文化旅游区为十大文化旅游集聚区之一。我省将高标准建设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构建多元文化展示体系,并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建成4A级特色旅游景区,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据了解,目前,淮南市积极推进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已经制定《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2023年—2035年)》《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年—2035年)》,以可持续的站位推动武王墩保护管理和利用发展。同时,组建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并正在谋划组建武王墩遗址公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