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郎溪县姚村镇天子湖村南竹洼蓝莓园里,阳光明媚,清风微拂,挎着塑料篮的工人们正在采摘蓝莓果。
放眼望去,满山满坡的蓝莓树,一垄一垄的,翠意浓浓;蓝莓果在翠生生的枝叶间泛着光泽。蓝莓园的主人兰秀峰一边指导工人按标准采摘,一边加入采摘队伍。他说:“今天有30多个采摘工,人手还是不够,我也帮帮忙,多个人手,多采一点;前段时间市面上的蓝莓都是大棚果,我们露天自然成熟的果子,要抢先,抢早市!”
1977年出生的兰秀峰,家住该镇天子湖村杨家边组,早年在上海学厨艺、当厨师,后来在武汉创办橱柜厂。2015年,他返乡创业,流转百余亩山场创建生态园,2018年成立了郎溪县兰秀峰蓝莓茶叶种植家庭农场。
兰秀峰告诉记者,他的家庭农场以蓝莓种植为主,总面积有110亩,其中早熟品种70亩、中熟和晚熟的有40亩。“最先上市的是‘天后’‘绿宝石’等几个早熟品种,5月15号开园采摘。”
问及蓝莓果的销售情况,兰秀峰说,他的百亩蓝莓园有4个园区,其余3个园区与南竹洼一样,都是流转村民的山场建设的。山高岭峻,竹木四合,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砂石土质,造就了蓝莓果型大、甜度高、香味足的品质。
“除了少量的采摘游,大部分果子都是通过物流冷链,销往苏浙沪水果批发市场,因为质量有保障,销路不成问题。这几天的货,量不大,只发宣城的九州市场,每天要采2000多斤,傍晚就发到宣城,现在统货果子的批发价每斤在40元左右,价格还算可以。”兰秀峰说,今年雨水好,挂果不错,行情也还理想,收成应该比去年好,大概有个三四十万吧。
小小蓝莓果,富了农场主的口袋,乡亲也尝到了家门口务工增收的“甜头”。
据了解,该蓝莓园从早熟品种上市到晚熟品种歇市,采摘期能延续两个多月,高峰时每天有70多名采摘工,都是周边村里的乡亲。67岁的天子湖村村民邹福荣带着遮阳帽,巧手翻动枝叶,寻觅蓝色的熟果,一枚一枚地采摘,动作娴熟。她说:“老板按天发工资,1天是130元。采罢蓝莓,就参加果园管护,锄草呀,下肥呀,一年能挣个万把块钱,家门口有挣钱的路子,挺好的,老板发财,我们沾光呀。”
据天子湖村党总支副书记毛可建介绍,兰秀峰的生态园除了110亩蓝莓,还有20亩板栗园和40茶园,采茶、摘果及园区管护,务工就业加上土地租金,可带动50余户120余人增收。
姚村镇是郎溪县唯一的山区镇,山场总面积约15万亩。近年来,该镇立足山场资源优势,做强“一村一品”生态产业,现已发展以“绿色”为主基调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87家。“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的村民因绿增收、因绿而富,为乡村振兴添活力。”该镇农业农村办工作人员陈璐说。(通讯员 王祖清 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