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小区精细化治理水平,近年来,徽州人家社区积极探索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苑党小组+‘楼栋红管家’”的社区治理新路径。通过居民自荐、党支部推荐、居民互荐等方式,44名退休党员干部、热心居民等走出家门,穿上红马甲,履职“新岗位”,形成一支分布在群众身边,24小时“在线”服务的“红管家”,成为了居民的贴心人,搭建起了党委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激活了社区治理“神经末梢”,真正实现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变成了紧贴群众的“最美零距离”。
当好“宣传员”,让党的政策“家喻户晓”。“吴老,不要相信陌生人的电话,谨防电信诈骗”、“李大爷,现在骗子多,有紧急情况你就给我打电话”。走进辖区楼栋,这样清晰洪亮的宣传声声入耳。“现在的诈骗太多了,我们辖区老年人又居多,我身为一名‘红管家’,更要守护好我们自己的楼栋,我多宣传,大家听得多了,对于诈骗也就有了防范”,江企衡说。每当政策宣传时,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及时宣传党的政策,让政策深植居民心中。
当好“联络员”,让民声民意“下情上达”。“现在大家电瓶车充电方便多了,以前下楼还要自己带一个小凳子,特别是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好多天都不能下楼,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真的太方便了”。四期高层的居民由衷感叹。时钟拨回到2023年,在开展小区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初步制定了整治方案,但却遭到了部分居民的反对。经过走访分析,矛盾主要集中在电瓶车充电难、缺少公共休闲场所方面。对此,“红管家”采取“点对点”走访协商,经过反复入户,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在电瓶车充电难和小区整治方面终于达成了共识,为推进小区专项整治行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当好“调解员”,让矛盾纠纷“迎刃而解”。“先不要慌,有啥话好好说,反正这件事今天我们肯定给你们解决好。”网格支部书记汪旺花、网格员和30栋“红管家”以及两户居民正在进行“四方会谈”。如今,类似的情景在徽州人家小区楼栋里时不时就会出现。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已然成为“红管家”的重要任务。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通过常态化敲门唠家常、动之以情讲道理,把邻里的事情、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家的事情,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成为了“和事佬”。同时,对调解难度较大的,由网格党支部及时上报社区党总支,并协助做好后期跟踪回访服务,在维护小区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好“服务员”,让便民服务“到家入户”。徽州人家小区老年人居多,其中70周岁以上老人150多人,独居、残疾等特殊群体58人。针对这样的情况,他们积极链接资源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活动,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坐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上门打扫卫生、理发等服务,家用电器坏了,一个电话就有人来修,特别是对小区住户中的困难群体予以重点帮助,真正成为了政府的好帮手、社区的好助手、居民的贴心人。(谢甜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