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在凤阳县黄湾乡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库,工作人员正在对仓库应急物资进行全面盘点,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品类齐全。
“这个乡级储备库主要储备了帐篷、土工布、编织袋、救生衣、冲锋舟、木桩等防汛物资,是按照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来的,得到了上级的肯定,有效确保防汛应急救灾物资充足可用。”黄湾乡应急办工作人员樊庆鹏说。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极端天气应对和突发灾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近年来,凤阳县黄湾乡依据《安徽省基层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立足实际,围绕“五个强化、五个提升”有序开展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
强化责任落实,提升执行力。完善乡级防汛抗旱工作指挥机构,健全乡、村两级防汛包保责任人清单,建立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结合现有社会治理体系,指导村(社区)划定防汛责任网格18个,逐网格落实责任人并明确其职责,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此外,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突发机制,建立防汛抢险群,以备应急。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提升识别力。“我们乡北依淮河,东临花园湖,境内淮堤12.3公里,花园湖圩约6公里,通治淮工程建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但面对汛期,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宁可备而无汛,不可汛而不备。”黄湾乡乡长黄炎说。
黄湾乡落实日常风险隐患排查机制,着重针对排涝站、圩堤、涵洞等重点区域进行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应急、水利、资规等部门对辖区可能受暴雨洪涝威胁的人群进行重点摸排,同时将无人机巡检作为隐患排查补充手段,做到台账清、险处明,目前。已发现风险隐患3处,并及时整治到位。
强化预警响应联动,提升管控力。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确保重要预警信息、工作指令第一时间传递到责任人。建立转移责任人和被转移人员对应清单,各村(社区)配备铜锣、口哨等预警工具,充分利用广播、电话、短信等形式,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户到人,必要时开展“敲门行动”。推进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明确乡级信息员2名,村级信息员14名,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和上报工作。
强化应急要素支撑,提升保障力。乡、村两级分别编制应急预案,组建以乡村干部、民兵、森林防灭火队员等人员组成的50人乡级应急队伍,各村(社区)组建不少于15人的应急小分队,配备安全防护装备,形成救援力量。设立乡、村两级物资储备库,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做到精准分类,实现集合有队伍、出动有装备。目前,已建立60平方米的乡级防汛抗旱物资仓库1个,20平方米的村级防汛抗旱物资仓库7个,乡级避灾安置中心3个。
强化人民防线基础,提升共治力。“针对乡村干部队伍更新较快,部分乡、村干部未参与过防汛工作,对辖区防汛情况掌握不精准,缺乏防汛实战经验的实际情况,目前,我们已开展岗位培训48人次,桌面推演1次,组织各类形式的防汛避险知识宣传2次,确保队伍能应急、会应急。”该乡分管负责人詹步园说。
此外,黄湾乡防指制定培训制度和年度培训计划,并于汛前组织防汛责任人、抢险队员、巡堤查险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同时在重点区域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干群应急处置流程熟悉程度、协同配合能力。对于重点人员,统一制作明白卡发放至群众家中,让群众熟悉掌握应急处置流程,提升群众参与度。(葛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