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正值水稻育秧“关键时期”,凤阳县枣巷镇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开展水稻育秧备耕工作,为丰收增产夯实基础。
走进枣巷镇枣巷社区九口种植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工人们正忙着将基质土和药剂浸泡后的稻种加入育秧机中,土壤传送带和钵苗播种机轰隆运转,送盘、铺底土、播种、洒水、覆表土,短短的十几秒,育秧盘就传送到了机器末端,再由工人们搬运到室内暗处进行集中催芽。
“我们这套智能育秧生产线,1小时可育800盘秧苗,可供约40亩地,暗化培育的秧盘过48小时种芽顶出盖籽土进入立针期,随后就能移到室外绿化,相较传统育秧,出苗率更高更整齐,下一步机器插秧更方便,育秧时间也比传统人工育秧缩短7天左右。不仅成本低、效率高,质量也很好。”合作社负责人曹德金介绍,去年合作社集中育秧了3000亩,今年已承接到5000余亩的集中育秧订单。目前,已完成育苗20000盘。
近年来,枣巷镇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产降本增产的重要抓手,引进自动化育秧技术、大力推进育秧工厂建设,有效促进用种量不断降低、播种质量持续提高、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鼓励育秧工厂推广订单式育秧模式。通过“订单育秧”的方式,为全镇部分种植水稻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大户育秧提供保障。
同时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围绕稻谷生产的耕、种、管、收、烘等生产环节,开展代育、代插、机耕、机收、烘干、销售等社会化服务,现在稻农只要育秧订单一签,等着机器插秧就可以了。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在基地50米外的秧田内,早两天“落户”的秧苗绽放盈盈绿意,芽齐根壮,长势喜人,一盘一盘整齐地排列在田地里,预计半个月后,插秧机就能将秧苗种进田里。“你看,现在气温较高,不需要覆膜保温,又节省一笔开支。”曹德金指着田内的秧苗说。看到智能化育秧的利好,曹德金计划明年继续扩大规模,将服务面积扩大至1.5万亩左右。
枣巷镇今年计划种水稻2万亩,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抓好后续移栽、收割保障工作,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焦亚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