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围绕粮食生产保障能力提升,紧盯推动实现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机衔接,强化主体培育、模式创新和行业规范,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5.6万个,其中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3.8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5亿亩(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服务小农户460多万户。
“加快新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十分重大。”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鑫表示,目前我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不断涌现,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体系呈现单一化向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由低级向高级转型,由本地服务向区域服务拓展,由单环节服务向全链条服务提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发挥服务标准的引领作用十分重要。近10年来,我省共出台了12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政策文件,从示范单位创建、服务模式推广、服务标准制定、服务合同拟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起,我省先后制定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5个粮油作物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试行),对服务方式、服务组织、服务内容、服务过程等进行规范,有效提升了社会化服务水平,保障了小农户权益。2023年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深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建设年”活动,还会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了《安徽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今年4月中旬,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制定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小麦)》《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水稻)》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明确成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将于5月15日正式实施。
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我们还将继续推动玉米、大豆、油菜生产服务标准上升到省级地方标准。在制度层面上,逐步建立覆盖全省主要粮油作物生产的服务标准体系。”潘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