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关工委和香隅中心学校组织香隅小学40多名学生,走出课堂,来到香隅休闲农业观光园“农耕体验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切身体验和感受农耕的乐趣,激发学生们热爱自然、崇尚劳动的热情。
“辣椒有绿色、红色、黄色!”“茄子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以增强体质!”农耕基地里,老师为学生们讲解着各种蔬菜的种植方法、营养价值、采摘时节等知识,学生们怀着对蔬菜生长奥秘的好奇,一面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一面仔细观察着各种蔬菜的生长特点,并纷纷化身为“菜农”,动手帮忙松土、除草,彼此分享劳动着的喜悦。
“通过参加劳动实践课,我了解了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从今往后,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香隅小学学生鲁应展说。同学们一边实践一边探索,并将活动的过程和感悟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感受劳动的乐趣。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夯实“五育”成果,提升学生劳动素养,香隅小学积极打造不一样的学校劳动教育,在国家AAA级景区香隅休闲农业观光园内开辟了“农耕体验基地”,依托园内资源,把劳动教育课堂搬进景区,打造“劳动+基地”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
“我们会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天性,融入认知体验,开展对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的启蒙教育,通过知识问答、农业文化讲解、动手制作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融入思考、寓教于劳。”香隅小学老师曹秀云说道。
劳动教育是促进五育并举的基础和举措,脚踩田地,细嗅芬芳,带着泥土芳香的劳动课,能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劳动乐趣,感悟劳动真谛。近年来,香隅镇关工委、香隅中心学校依托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奋发向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我们劳动教育课程由来已久,通过开展劳动实践课,让孩子们从单一的课本中走向劳动基地,每个学生都会亲手播下种子,体验付出和收获的快乐和辛劳。”香隅中心学校校长陈方良说。该校把“农耕教育”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举措,开设“农耕体验课”,将劳动基地划分到每个班级,让全校1200余名师生走进田间地头,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中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探索求知的积极性。
“劳动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更要融入日常。”香隅中心学校把开展自我服务劳动学生劳动必修课,通过加强对学生在校内劳动的统筹,利用班级卫生、包干区、志愿服务等渠道,增加学生的劳动实践。并在不同年级设定了不同的劳动教育主题,低年级学生要学会独立整理书包、穿衣穿鞋,高年级要学会打扫卫生、参加志愿服务等。每逢寒暑假,学校还会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家庭劳动,例如清理房间卫生、做简单家务等。
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劳动课程的实践环节日益丰富。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也接受了锻炼、磨炼了意志,更种下了尊重劳动、热爱生活、探索求知的希望种子。(张治平 赵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