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府城镇
府城镇激活非公企业人才发展引擎
来源:司伟 2024-05-06 16:30:30 责编:李晓磊 喻寒松 夏朝阳

近年来,凤阳县府城镇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非公企业发展重要抓手,聚焦“引、育、用”三方面,持续激发非公领域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该镇聚焦全面“引”,实现队伍“梯次化”。坚持“内挖、外引”相结合的引才机制,积极对接凤阳酿酒、凤阳玻璃等辖区内重点企业参加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搭建“校政企”合作共建平台。借助“58同城”“百姓网”等本地媒体发布企业人才招聘信息,扩大宣传范围。今年以来,共发布招聘信息26条,招募人才5名。

成立专项指导组,定期走访建筑、农业型非公企业,各类行业协会及社会组织摸排调研高层次人才,建立《府城镇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实施专人管理、动态更新。依托“皖事通”协助企业开展人才分类认定,申请省、市两级奖补,为各类人才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府城镇高层次人才在库人数达48人,C类及以上人才13人。

同时,聚焦靶向“育”,实现能力“全面化”。探索开展“党建+经营管理”培训模式,开展《“两新”党支部书记如何发挥关键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与非公党建相结合》等特色课程培训,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融合。

充分利用车间、项目、班组为单元的灵活学习方式,建设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人才教育“红色充电站”,开展“工前半小时”“餐间一刻钟”“车间小课堂”等不同形式的学习研讨16次,培训企业党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超130人次,人才综合素质显著增强。

该镇还聚焦精准“用”,作用发挥“实战化”。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协助企业与安徽科技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学院建立合作机制,不断搭建好人才培养、孵化、服务的成长平台,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针对非公企业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等普遍性问题,坚持通过“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等形式,既让老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也让新入职员工最短时间学到业务和经验,实现员工、企业“双赢”。

鼓励企业党员主动到邻近社区认领公益项目,在志愿服务中擦亮党徽,先后开展“惠民生,促和谐”送温暖、慰问空巢老人、反诈宣传等主题活动33期。今年以来,该镇成立志愿服务队6支,开展“下基层送活动”18次,精准打造出一支基层治理优秀人才“生力军”。(司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