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村里是为了申请低保的,结果不仅低保办好了,村里说我们还能够上‘救急难’互助社的条件。”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横塘村村民王军(化名)的妻子说。
2023年2月王军突然被查出患有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妻子正在哺乳期无法工作,家庭没有收入来源,同时还要面对高昂的医疗费用。王军妻子到村里办低保,村里了解他们家的情况后,帮他们申请了“救急难”
2024年,铜陵市发布实施的48项民生实事以及铜官区发布的39项民生实事中,均新增了一项内容:要求完善村(社区)“救急难”互助社运作机制。
“救急难”互助社是什么?又是如何运作的?有什么特点呢?
这些问题,在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横塘村就能找到答案。作为这一政策的“先行兵”,横塘村“救急难”互助社于2023年2月就已建立完成。
“救急难”互助社就是由本村居民自愿组成,以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登记成立的社会团体,通过组织村民互助,开展急难救助。
2023年,西湖镇12个村都在铜官区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互助社,但是因为文件要求财政支持为一次性补助,成立后开展救助所需经费,主要依靠社会捐赠。
因此很多村和社区虽然成立了互助社,却遇到了不敢使用资金的问题。
而横塘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这笔钱不能就这样放着,要将这笔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去救最急最难的那一批人。”横塘村党总支书记、主任书记张忠平说。
虽然一开始确实有所顾虑,但在再三讨论后,村委对所有居民进行深度摸排,确定了一批重度贫困家庭,并启动资金。
“互助社的好处有三点,”张忠平说,“首先就是有的家庭不符合低保条件,但是只要是认定的低收入人口或者进行过临时救助的,都可以接受救助。”
孙月(化名),今年86岁,去年6月因晕倒致骨头断裂,因有两个儿子对她进行赡养,不符合低保要求,但生活确实陷入困境。于是,救助社对她进行了帮助。
“其次是审批快,我们所有的会员都在群里,当天就可以审批完成。”
赵千(化名),2023年5月诊断患有喉咽恶性肿瘤,互助社当天审批完成并支付了部分诊疗费用,村委会也为其申请低保,可惜低保还在申请过程中,赵千老人因病去世。
“最后就是有温度,钱虽然不多,但是我们每次都是使用现金,亲自送到当事人的手里,这体现的是关心。”
张小小是“救急难”互助社的受助人,来自重残低保家庭,母亲重残,父亲智力不健全,2023年6月,张小小参加中考,以全市前150名考入铜陵市三中公费生。
张忠平说,“去年她考取一个好成绩,她家该享受的政策都已经享受了,但只能勉强生活。孩子上学怎么办?互助社就能给予真正困难的家庭再拉上一把。”
“文件规定,互助社帮扶的资金不超过1000元每人次,这对困难家庭来说,不足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是细水长流、绵延不绝的,有温度的。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每一笔帮助都意义非凡,每一次关心都至关重要。”张忠平说。
民生是一条修不完的路,每一项政策的出现都是在为这条路添砖加瓦,每次政策的完善都是在修正路的方向。很多人也因为这条路的修建而得以互相扶持着继续走好更广阔的漫长人生路。(尚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