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积极推广科学知识、开展多元化学习、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同时,丰富蜀山辖区内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知识,4月4日,合肥市蜀山区科协联合浅水湾社区开展“趣味科普活动之科技制作小发明 滑轮水井”活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水取之于井,那么水井取水是如何演变的呢?老师通过PPT讲解,先由水井的前身小故事引入,再由典故抱瓮灌园开始讲解,让小朋友通过视频的方式学习了古人取水灌溉的方式和不易。由于土坑较浅,而且易容易被污染和破坏,所以人们开始凿井取水,利用杠杆原理,在井边立起竖杆,给横杆一个高的支点,横杆的一端绑上重石做坠物,另一端垂直于井口,系桶汲水,这工具,古人称其为桔槔,到了汉朝以后,人们已经开始使用辘轳汲取地下水灌溉菜园,开始出现手摇曲柄辘轳,辘轳作为一种汲水工具,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仍然被广泛使用。
孩子们了解滑轮水井的演变历程之后,开始了手工制作,一片片小的木片通过拼装、粘贴、安装的方式,一会儿,一个小水桶装好了,然后,组装滑轮装置,把水桶和滑轮装置绑在一起,一个滑轮水井手工就制作完成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着人民的幸福。由于抱瓮取水的不便,人们巧妙地利用物理原理,创造了桔槔汲水与辘轳汲水的方法。这部汲水工具的历史,既展示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从中也蕴含和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与审美心理。
本次科普手工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让孩子在拼玩中学会取水的演变过程,科技改变生活,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一棵科技的种子!(陈莹莹 孙雅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