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采茶季,春茶吐出丝丝新绿。
3月29日,记者跟随2024“春游江淮请您来”媒体采风团来到祁门县平里镇新联村。在这里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满目青翠,犹如一条条绿丝带缠绕山间;一垄垄茶树冒出新芽,等待着茶农采摘;前来踏青赏景的游客穿梭其间,络绎不绝。
“平里生态示范茶园拥有有机茶园200余亩、樱花园400余亩,还种了桃花、紫薇、柿子、桔子、红梅等多种可观赏性花木,走出了四季有花可赏、三季有果可摘的茶旅融合线路。”祁门红茶集团智慧生态示范茶园基地工作人员李泽宇说,祁门县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较多的云雾,造就了祁门红茶品质优良的特点。每年清明、谷雨前后,是春茶采摘的黄金时期,此时的茶叶品质最好、价格最高。
近年来,祁门红茶集团依托生态优势和祁红文化,在做大做强祁门红茶一二产业的同时,加快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步伐,打造5G智慧生态示范茶园基地,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双向奔赴。
“你看,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此时空气温度为24℃、土壤湿度17℃、土壤水分23.6%等多项检测数据,通过这种智能化的管理,不断优化茶叶的种植管理水平,从而提升祁红绿色茶品牌,高质量建设祁红源头好茶。”在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办公室,祁门红茶集团副总经理陈治说,5G智慧生态示范茶园基地建成了智能水肥监测滴灌网,实现物联网+水肥一体化+四情监测,让茶园从茶叶种植、茶园管理到茶文旅,处处都有数字化的身影,为种植防控决策、茶园植保管理等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撑,从传统向智慧过渡。
不仅如此,去年4月,祁门红茶集团自主研发的初精制一体化、5G智能化生产线的投入使用,更为茶叶加工生产插上了智慧化、数字化的“翅膀”。
“只需一键启动,就可实现从鲜叶到成品茶的全流程不间断作业,茶叶加工时间由传统生产下的50天压缩到了13个小时。”陈治说,这条生产线配备全自动无尘包装车间,并运用5G及机器人技术在包装分拣、装卸搬运中作业,提升了单位时间内精茶产量,将宝贵的茶季时间充分利用,解决了祁门红茶初制时间长、上市周期慢的难题。“这种通过鲜叶和毛茶同时大批量生产的方式,为当地农户和小型茶企带来更多收益,提升祁门红茶产业整体效益,提升了祁门红茶市场占有率。”陈治说。
祁门红茶集团跑出智慧“加速度”仅是祁门县做强祁红产业,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9年,祁门县政府在“祁门茶业改良场”原有厂房旧址上进行改建,将老厂房打造成陈列馆,并开展茶旅研学游、祁红推介等活动,为游客带来多方位的参观体验。仅2023年,共接待研学游人员1.5万余人次。
该县还先后举办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对话、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国际学术研讨会、祁红采摘节、中国诗茶大会、“开祁门、见黄山”黄山祁门美好生活邀约会等茶事活动,并结合亮点村打造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全力以赴把祁门茶叶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