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第一缕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旌德县俞村镇俞村村老街的一家铁匠铺。53岁的老铁匠喻功利师傅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伴着叮当的打击声,一把镰刀渐渐显现雏形。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喻功利抛弃了人工抡锤加工方式,改用气锤加工物件。喻功利介绍,他在二十出头的年纪,跟着村里的年纪大的大爷学习打铁,然后就一直打到现在。那时,铁匠师傅都一个看家本领——看火候。由于烧窑没有温度计,师傅必须在窑边观察铁块烧出来的颜色,判断窑内温度和铁块加热程度,从而指导何时加火、何时闭窑。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就掌握了看火候的技术,喻功利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打铁手艺。
抡大锤,不仅要力气还得有技巧。学打铁,第一项基本功就是抡大锤。别小看抡大锤,不仅需要臂力好,也有很多技巧。大锤一抡,要精准地砸到目标位置,还要控制好力度和节奏。如果力气大了,锤子被弹飞,铁片还会凹下去一个坑;如果力气小,锤子砸下去没效果。喻功利说,自己光练抡大锤,都练了一两个月,前半个月每天腰酸背痛,手臂又肿又麻。
“没有几千次苦练,根本掌握不好手中的锤子。只有练好了臂力,才能慢慢学习翻料(左手用钳子夹紧烧红的铁块翻动和移动)。把这两项技能掌握了,才能学习真正的工艺,那就是如何打造出自己脑海中想的铁具。”喻功利介绍道。
打铁有很多技巧,制作一把镰刀,至少需要经过15道工序,如何将其做得美观,十分考验匠人的水平。喻功利说。“不能让手艺失传。”这是喻功利的心愿。
随着喻功利的手艺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人慕名前来。如今,加工的锄头、镰刀、铁锹等农具和菜刀、铲子等生活用品,除了供应本村村民外,周边各县的村民也都慕名来。
此后,喻功利又购置电气锤等设备,成为“垭子烘炉”的接班人。“现在使用电磁感应加热,不仅环保,而且加热快,省时间。匠人也避免了脸上被灼烤。”喻功利指着身旁的一个环形装置介绍。只见一台设备立在房间中间,电子屏上显示着加热炉里的电流、电压变化和钢件的温度数值。几分钟后,喻功利操纵简易桁车,将烧红的钢件移到气锤下的砧子上,脚踩气锤下边的杆子,气锤有节奏地敲在钢件上。
“气锤力度的大小,是根据脚踩的深浅决定的。哪里需要多敲打,就靠经验了。”喻功利说道,“气锤操作看起来容易,但上手难度大。如果手上的动作不到位,钢件表面就会凸凹不平。”
“传统铁匠靠力气,一开炉就不停歇,从早忙到晚,现在利用新科技实现随时开炉,正常时间上下班,避免了扰民。”喻功利表示,“希望将来能有大一点的车间,除了安放加工设备外,还可以把传统手艺的抡大锤台子支起来,再增加两台车床和铣床,就可以收徒传艺了!”喻功利谈及未来信心满满。(俞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