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区稻香村街道:五治融合扎深根 基层治理开新篇
来源: 夏菁 刘亚萍 2024-03-12 09:54:57 责编: 王霞

近年来,蜀山区稻香村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服务为中心,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等“五治”融合为根基,不断强化扁平化网格化智慧化等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微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结出“累累硕果”。

党建引领固根本。聚焦“党建领航”,以社区党支部为“孵化器”,以党员先锋岗为依托,先后建立健全“周末议事厅”“百姓评理说事点”“四员一律进社区”、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综治网格中心等机制体系,创新成立“民情恳谈会”“警民议事群”等共治共商共议载体,着力打造近民生接地气富有红色底蕴的“党建+议事”服务阵地。深化“党日活动”“业务大培训大比武大练兵”“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出卷、我们答卷”等活动切口作用,持续推进政治理论学习宣传贯彻执行,让党的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切实解决了“锻压厂小区垃圾分类点设置”、“五里华庭小区火灾损失赔偿”、“轴承厂小区晒衣杆建设”、“锦书苑小区地下停车场改造升级”等群众关心直接现实问题,无一不是党建引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真实写照。

资源融合促和谐。深化“访调对接”,街道社区分别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室等便民服务场所,第一时间受理调处纠纷矛盾。今年以来,该街道持续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街道设置矛盾纠纷综合接待受理服务窗口,相关职能部门“点对点”值班备勤,畅通矛盾纠纷“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解决”途径,辖区5个社区均配置专门调解室,街道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2名,各社区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1名,全面落实街道、社区调委会“五有”和“六统一”。实化细化“四员一律进社区”,通过24小时电话咨询、微信群留言、律师“蹲点巡诊”等方式,实现优质法律资源下沉、关口前移。

德育教化树新风。利用社区宣传栏、LED电子屏、自媒体、摆摊设点、进楼入户等立体宣传方式进行家风家训、好人好事宣传,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选树活动,先进典型开路,筑牢榜样力量。倡导居民逐步养成勤俭节约、崇德向善美德,形成道德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回应未成年人期盼,街道文化站、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举办绘画兴趣班、法治文艺汇演、百姓大舞台等相关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天性与热情,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群众参与夯基础。以小区网格员、红色小管家、党员先锋队、平安志愿者等多元力量组成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力军,推进邻里互助邻里守望,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守护邻里情。建立健全“跑腿员”制度,居民足不出户,就可办理高龄津贴、一次性奖励、生育服务登记、就业指导、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事务。统筹协调共建单位、楼宇经济、物业公司、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等,例行召开系列座谈会恳谈会协调会“对话会”,共同协调会商处置社区难点热点堵点问题,实现小事立即解决、不出楼栋,难事马上协调、不出小区,急事及时介入、不出社区“三不出”。

智慧支撑提质效。持续加大经济投入和项目提升改造,智慧化城市管理按下“快进键”,实现了暴露垃圾、占道经营、户外广告等市容市政问题的自动采集处置。自智慧化城管与“一站式”综治网格中心运行以来,系统自动抓拍和流转处置问题3500余件,结案率达99%以上,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窨井盖、消防栓等市政设施通过智能监测传感器,及时掌握实时状态,市政井盖处于16度以上倾斜,就会自动发出“求救”信号,系统及时安排调度相关人员妥善处置。按照市区“平安智能小区”全覆盖建设要求,在小区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覆盖相关重点区域,出入口增设车辆识别管理系统,切实提升小区及边界智能化防护水平。“一码解纠纷”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切换的模式,实现从“码上办”到“马上办”、从线下“数公里”缩减为线上“零距离”的蝶变,助推矛盾纠纷“一网打尽一体解决”,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继承与创新书写新篇章摹画新蓝图。(夏菁 刘亚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