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要闻
“科技小院”育出增收“新苗头”
来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刚 通讯员 林硕 2024-03-08 16:26:46 责编:刘刚 胡明兵 张文洲

“‘科技小院’模式不仅让我们的科研成果及时落地,还能在实践一线培养研究生、赋能乡村振兴。”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杨洋告诉记者,该院从去年开始陆续在全省各地建设7个“科技小院”,针对不同的农业作物和当地的需求,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投入到生产一线,取得了不少成绩。

安徽皖南烟叶公司也是安农大工学院“科技小院”的合作单位之一,该公司去年种植烟叶13.43万亩,收购烟叶36.87万担,实现利税2.18亿元。目前共有烟农1134户,户均烟叶种植面积超过120亩,烟农增收6.87亿元。

“再有几天就要开始移栽烟苗了,今年的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主要种植区域还是宣城、芜湖、黄山3个市。”皖南烟叶公司总经理程学文告诉记者,烟草种植过程中最繁忙的就是从育苗大棚向烟田移栽烟苗,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这个时候烟农需要投入大量劳力,随着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用工成本也越来越高,如果能研发出高效快捷的移栽机械,将会大大节省成本,带动广大烟农增收。

程学文告诉记者,借助“三园一院”的科创平台,去年和安农大工学院合作,建设安徽宣城烟草机械“科技小院”,结合烟区生产需求,聚焦解决皖南烟区烟叶机械化生产短板,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田块布局等作业环境,坚持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围绕烟叶生产过程的烟田整理、烟苗移栽、烟叶采收等重难点环节,进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创新、农机产品引进改造和创新设计,“科技小院”入驻研究生及专家团队进行新技术新产品试验验证及示范推广等。

该“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安农大工学院教授江庆说,“科技小院”构建的“政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将工学院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研究课题选择直接与“科技小院”实践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无缝对接,实施常驻“科技小院”的采集信息、参与生产、跟踪记录、科学试验的实践培养,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联合依托企业和政府为区域种植大户提供新技术、新装备提供技术服务,提升烟草种植机械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校企各方人才与技术优势,为聚焦烟粮油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奠定基础。

据杨洋副院长介绍,安农大工学院、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成立了“科技小院”建设小组,拥有企业专业硕士生导师3位、工学院固定硕士生导师5人、入驻研究生6人。“科技小院”所在地有沪皖现代烟草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鄂皖黄鹤楼烟叶高科技示范园、黄山焦甜香产业融合科技园、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宣城基地,与建设单位已签订“三园一院”创新平台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坚持“科技强农、小院兴农”的原则,构建“科技小院”完善、科学、可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今后,安农大工学院将发挥“科技小院”特色,深入田间一线和产业前沿,与农户和产业技术人员一起,用研究成果推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