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春回大地,抢在百花前盛放的,是合肥市长丰县的“大红花”。
2月27日,长丰县召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暨“拼经济、强能级”大会,会上,来自长丰县各行各业的215位企业代表和个人上台领奖,他们身披绶带、手捧奖牌、胸戴大红花,一张张面孔上,喜悦里透着谦逊。
这么多人获奖,在长丰历年来的表彰会上并不多见。
颁奖,源于长丰县经济发展在2023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地区生产总值近千亿元,增长15%左右,增速领跑长三角;规上工业总产值1630亿元,增长48%,总量、增速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350亿元,增长51%,总量、增速全省第一;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20%,全省第一;工业投资290亿元,全省第一;技改投资155亿元,全省第一……
获奖,源于在长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两新一示范”建设过程中,这些企业和个人,付出了巨大心血,贡献突出。
颁奖,与有荣焉;获奖,实至名归。
惺惺相惜的奔跑者
此番受奖,合肥比亚迪频频上台,“摘取”了4朵大红花,分别是制造强县特别贡献奖、科创强县特别贡献奖、民营企业50强、“双招双引”特别贡献奖,均排首位。此外,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昭原还获得“双招双引”特别贡献奖个人奖。
2023年,比亚迪是当仁不让的“销冠”,全年销售新能源汽车历史性突破3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0%,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
其中,合肥比亚迪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这一奇迹中居功至伟:2023年,合肥比亚迪产销新能源汽车近50万台,同比增长近400%;实现产值超620亿元,同比增长超320%。
从2021年7月整车项目落户长丰,到实现产值破600亿元,合肥比亚迪只用了两年零9个月,成绩背后,是长丰县一流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用合肥比亚迪公司总经理屈明亮的话说,“两年多来,合肥市、长丰县成立项目推进专班,聚焦项目开工、投产节点,倒排时间表、任务单,全力服务保障项目如期建成投产。”
知名动力电池企业中创新航,同样是“长丰速度”的受益者,其合肥生产基地从签约到开工仅隔了3个月,开工11个月后首线投产。
在经济新赛道上,没有速度根本不行;光有速度也不行,还得持续奔跑,还要跑出加速度。
长丰在助力企业驰骋赛道的同时,自己也在全力奔跑。
2024年,长丰继续发力——当全国多省多地将今年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时,长丰县将这一目标定为“8%”,远远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这一目标,长丰首位产业被寄予厚望,这其中,锻造长板、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成为重中之重。
还以比亚迪为例。2023年,合肥比亚迪采购额约500亿元,合肥供应商在其供应链占比超30%。
2024年,这一数字无疑会不断被刷新扩大。
长丰县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围绕首位产业的当务之急,一是提升汽车产业规模;二是做强零部件产业,提高本地配套率;三是以下塘镇为核心,以双凤经开区、岗集镇、吴山镇为支撑,形成空间产业优化布局。
而在下塘镇,目标量化为具体数字:2024年力争招引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15个,固定资产投资过150亿元。
其实,从“首位追求”到“首位产业”,持续“奔跑”之下,长丰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已强势崛起:2023年,比亚迪一二三期全面投产,中创新航20GW动力电池全线运转,新佳通破土动工,优信汽车总部落地运营,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全面提升。
再往后看,长丰豪情澎湃:到2027年形成1个千亿企业、汽车后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突破100万辆,全县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2024年,对比亚迪同样别具意义——恰逢公司创立30周年。三十而立,比亚迪终于成长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2024年1月16日,比亚迪举办“2024梦想日”,提出口号“科技 智敬梦想”,短短六字,信号强烈:比亚迪将重新定义智能汽车,抬高赛道门槛,并且将继续领跑。
在赛道上联手向前,长丰与比亚迪都在倾力奔赴梦想。
“科创强县”形成矩阵
再来看此次大会中的“科创强县”特别贡献奖。
共有30个企业喜领大红花,数量居众奖项之首,其中包括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硬科技企业。
回望历史,几乎每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都伴随着硬科技的崛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煤矿、钢铁、铁路公司迅猛生长,帮助欧洲实现向外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电力、石油、化学公司纷纷涌现,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革;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席卷全球,微软、谷歌、阿里、腾讯等公司逐步成长为科技巨头……
如今,以新能源、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革命已经到来,将世界带入“硬科技为王”的新时代。
再看眼前。截至2023年11月,科创板已有上市公司562个,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41%,生物产业占比19%,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17%,新材料产业占比12%……
从政策到资本到市场,都在助力中国硬科技企业迎来“爆发期”。
2024年,落户长丰的这些硬科技企业,都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比如康诺生物制药公司,继在双凤经开区建立销售和研发总部后,其生产基地也将从郑州迁至长丰,一期工程占地1.8万平方米,今年第三季度有望投产。
比如专注生物制造19年、目前已成多个细分领域标杆企业的安徽华恒生物,将在今年进一步强化长丰基地中试平台能力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生物制造中试基地和世界级工厂,吸引更多生物制造领域企业入驻长丰;在合肥新型研发机构基础上,牵头建设“合成生物制造安徽省创新产业研究院”,吸引更多生物制造领域科学家到长丰发展。
再比如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这家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创新型研发企业,2024年将有大作为:建成大科装载能离子种质创新全国智联平台;研发示范国际领先新一代光源加代标准舱并进行育种应用;完成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加代舱建设方案论证;研制成功采摘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样机并进入产业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项兴初在谈及新质生产力时曾表示:“形成新质生产力重在科技创新,核心是要精准把握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趋势,集聚高端人才,提供资源支持保障和创新的政策环境,形成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
如今的长丰,“科创矩阵”正在形成:要园区有园区——双凤经开区、北城新区、岗集科创小镇构建起科创载体空间布局;要平台有平台——合肥智慧农业谷、智能育种加速器、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正推深做实,国家科技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一大批省市级科技孵化器正加快建设;要主体有主体——高企总数达410家,总量实现2年翻番;科技型中小企业636户,两年增加了3倍;2024年国家高企总数力争达60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800户……
这些新质生产力代表型企业,正在为长丰的下一轮奔跑,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更拼更卷的“金牌店小二”
2月27日,开完上午的大会后,合肥市副市长、长丰县委书记李命山,又在下午与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郭恒华开了个小会。李命山代表长丰表态:将推动打造全市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先导区、产业集聚地,支持华恒生物打造世界级工厂、早日成为百亿企业,并将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县级工作专班,为华恒生物发展壮大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回望长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的诸多细节,又拼又卷的“金牌店小二”服务,处处可见。
现任皖新文投长丰公司董事长何俊杰说,与长丰结缘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红莓谷”,“2020年上半年达成投资意愿后,水湖镇领导来过3次,长丰县主要领导来过两次,他们说把水湖镇最好的位置给我们。项目落地后,县里成立了专班,由县纪委书记牵头现场开调度会,有任何问题现场解决……这个项目做下来,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才是‘金牌店小二’服务。”
一流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这里面,人和就是“一流的服务”,是核心竞争力。
2023年8月,一面写着“金牌店小二——服务真心用心 办事舒心顺心”的锦旗,送到了长丰县不动产登记中心内,这句话,道出了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由衷谢意。
合肥国瑞集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长丰县吴山镇,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和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企业总投资2.2亿元新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建成投运后,通过智能制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能够降低碳排放超过40%,是实现建筑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预计年营业收入达5亿元以上。
项目建成后,企业原以为不动产权证书的办理因涉及多个部门,流程复杂,需要多次前来办理,结果服务窗口依托互联网信息共享为他们开启了联动服务,短短半天就顺利办结,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在长丰打造的营商环境中,优质的“店小二”服务,是标配;“金牌店小二”服务,是升级版,不但要为企业解决“速度”问题,还要为企业提供“最佳感受度”。
2023年初,合肥衡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配合饲料的二期项目准备开工,在办理开工手续时,因立项批文过期而受阻,企业负责人给杨庙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招商办主任杜军发了条微信,杜军第一时间赶到衡威公司,指导相关人员按照立项延期申请准备好相关材料,接着又赶到发改委窗口办理变更,从接到微信到问题解决,只用了3个小时。
有哪家企业在享受这样的服务后,不会发自内心地点赞?
2月27日,杜军作为“金牌店小二”代表,戴着一朵大红花,上台分享自己的服务心得:为企业多做一点还是少做一点、做精一点还是粗一点、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日积月累,往往就是云泥之别……当好“金牌店小二”,需要我更主动一点,更贴心一点,更细致一点,更专业一点,更拼一点,更卷一点,为我县营商环境提升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图片来源:长丰县人民政府网站)